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各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0—2019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相关性以及敛散性。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各地区之间仍存在差异,也基本稳定在没有低水平发展区的局面下。长三角地区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并未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其中,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生态文明发展起显著正向作用,并基于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其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以长三角大湾区26个城市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与熵值法计算城市生态文明得分。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上海具有绝对优势,江苏、浙江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安徽处于明显劣势;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在长三角大湾区城市间差距较大,而生态环境差距相对较小;浙江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完善,但存在同一城市四项生态指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江苏省除省会南京外,生态文明综合发展较好的苏州、无锡、南通均距离上海较近,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最后,提出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生态文明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共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长三角地区15个国家生态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呈上升状态,其中浙江省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总体上高于江苏省,但后者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的增长潜力更高。在研究期内,比较各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增长幅度,开化县增幅最大(75.02%),磐安县增幅最低,只有11.68%。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县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环保意识,以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观念和实践方兴未艾。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既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应当从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制度保障、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调整、确立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系统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建设生态功能分区与太湖水域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本区域乃至于全国范围内向新型城镇化道路迈进都有借鉴意义。以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考察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以生态建设指标衡量城镇化建设成效,分析其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较早的江苏、广东两省为研究区域,评价两省下辖34个城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对两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线性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苏州、无锡、珠海、南京、东莞、广州、扬州、常州、镇江等城市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小于广东省;(3)苏南、苏中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苏北地区,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5,(2):39
安吉,是浙江北部一个极具发展特色的生态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是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是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之美誉,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从2008年起,安吉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打造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模式。目前已建成"中国美丽  相似文献   

8.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相似文献   

9.
商务成本变动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行政区划的阻碍,长三角地区存在着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等现象。各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对区域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商务成本的变动去探寻区域产业转移及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7-148
以生态文明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文明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等,为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绿色贸易与生态文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重要议题的背景下,从2006—2015年我国七大地区和各省份的生态文明程度,分析我国绿色贸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西南地区,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从生态文明程度演化趋势来看,我国生态文明程度发展大致分为"攀升—下降—稳步上升"三个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的绿色贸易与其生态文明的相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更需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等,以环境产业为抓手,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成都、绵阳和重庆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的城市往往新型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90%以上的城市属于领先型地区,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成都、重庆和绵阳与其邻近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将影响到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全局。浙江省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寻求合理的产业定位,与上海和江苏协同发展,发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中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新疆等省两者的协调度较低。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培养民族地区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民族地区532位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业主的调查,发现业主普遍具有明显的生态文明意识,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及生态文明目标明确,业主所处地域、当地乡村旅游业发达程度以及业主来源地、民族构成、文化水平等显著影响其生态文明意识。提出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创立和发展,发挥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业主带动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分析研究苏州沿太湖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站在长三角区域进入高铁时代和后世博时代的战略高度,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文化、东太湖整治与滨湖新城建设等等敏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文章同时提出了"抓住生态文明纲,走好富民强市路"、"深挖河、广植树、控人口"等重要指导思想,"把苏州沿太湖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花园"的近期目标和"把环太湖城市圈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花园式湖泊城市"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国富 《经济论坛》2014,(4):99-10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对于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市长寿区来说,发展重化工业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也是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加快推进重庆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循环发展道路,推进重化工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同步发展,是长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