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鞋类产业集群逐渐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宿州鞋业集群在发展初期,积极承接鞋业集群转移。虽然存在生产要素、技术投入及政府鼓励的优势,但由于研发能力不足、营销方式落后等因素,集群仍处于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宿州鞋业集群应该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着重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通过增加研发技术的投入打造出集群品牌,借鉴并创新合适的营销模式,最终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2.
全球生产网络下知识扩散与本地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扩散和知识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下发展中国家集群升级问题,把集群外部知识源、企业吸收能力和集群企业之间交互作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认为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产业集群的升级取决于企业的知识基础、企业的努力强度和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颖君 《时代经贸》2007,(5Z):34-34,36
分析了温州鞋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和优势,总结出阻碍温州鞋业集群升级的因素,认为温州鞋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升级产业集群,才能成功突围反倾销。  相似文献   

4.
企业之间资源不均衡造成权力地位不平等。由于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家素质、全球领先公司等因素,内生型产业集群的权力结构由最初的平等对称逐渐向以核心企业为权力中心的非对称结构演化,对其内部治理及外部空间拓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本地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地方化,内生型产业集群的权力场往往跨越集群硬质空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或价值链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核心企业转型和集群成员互动与集群升级的内在关系这一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即便是核心企业转型成功也有可能弱化本地集群,只有当其转型通过集群成员实现资源整合协同效应时,转型才能带动整体集群升级发展.本文探寻实现核心企业转型与产业集群协同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期为寻求我国产业集群持续的成长动力与竞争优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产业集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3)研究尺度逐渐从重视根植性和本地知识网络,发展到重视外部知识源和跨集群知识联系,再拓展至强调全球—地方联结;(4)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地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相对重要性等研究问题尚存在争议,全球集群网络、共位集群则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学习与创新的空间因素,集群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学习会使得集群企业的知识逐渐同质化,这要求部分集群企业能不断跨越集群边界,开展集群之间的学习与合作。集群企业的学习与创新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两种不同的机制,内部联系代表地方创新环境的效率,外部联系则提供了从外部获取新知识的机会,集群对由外部联系引入的新知识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内部联系是否有效。对不同产业集群以及同一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言,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权衡取决于集群的知识可得性、专用性与累积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曾刚  文嫮 《经济地理》2005,25(4):467-470
文章揭示了“新区域主义”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成因的局限性。认为在关注区域内部动力因子的同时,必须重视外部资源,通过将地方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中,地方产业集群通过与其它区域产业集群的合作互动,来创造、增加、保持和捕捉价值,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章还分析了世界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互动、发展过程,并对我国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集群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这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为分析视角,分析两者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提出两者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内生的三个一般性耦合作用阶段。并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剖析了集群内外耦合治理的动态演变及其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地方产业集群要突破国际买家俘获和摆脱国内市场恶性竞争而成功实现升级,必须在内部治理上做到:企业发起,政企互动,协会呼应和支持;在外部治理上做到:加大创新力度,嵌入高端价值环节,建立自己主导的分工体系。在此基础上,注重内外治理的动态耦合,多维度协同推进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0.
技术守门员与产业集群的外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本地企业和集群外部的知识联系,成为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技术守门员是产业集群和外部联系的桥梁,在产业集群获取外部知识的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在技术变革发生时,技术守门员引领产业集群实现转型,避免被“锁定”在旧的技术范式。以织里童装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技术守门员在产业集群与外部的联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两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地方产业集群处于低端市场竞争的低端路线,迫切需要产业升级。通过论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集群创新与升级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两维性机理及其实现要素:既要提升集群区位的“内生性要素”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升级、区域品牌升级、社会资本升级、区域创新系统升级;也需要借助全球网络联系对获取知识等资源的杠杆利用,提升市场、技术能力。这样,建立在持续性创新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创造、保持和捕捉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面临着区位低端锁定的风险,因而结合地方特色探索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模式意义深远。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河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构建以内部价值链治理为主体、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政府支持为助力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层级从低端向高端飞跃。  相似文献   

13.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这就使得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要将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用动态耦合方法来分析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传递可以有效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认识并克服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可以加速传递进程,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的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负相关,通过相关性权重分析,得到5个障碍维度对集群升级阻碍的强弱程度,并针对主要障碍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无尺度网络概念,探讨地方产业集群的外部关系.通过对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的考察表明:地方集群的外部关系表现在不同尺度集群网络中的节点位置,有利于寻找地方集群发展的外部关键要素以及升级路径.该集群在区域性纺织业价值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与群外高级要素、国际高端集群的连结不足.强化分工合作与差异化竞争,是优化区域性外部连结的关键;扩展与集群外高级节点的连结宽度,实现与国际高端集群的连结,是提升其集散节点位置、促使集群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特色产业集群是在特定技术、资源和市场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功能的局限性,其发展表现出更大的锁定性和衰退风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价值片段化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它更为重要的升级途径。本文通过提出问题,梳理文献,影响升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特色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机理框架。  相似文献   

17.
江波  郑健壮 《技术经济》2008,27(4):19-21
无论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如何,其最终都必须嵌入全球价值链才能实现升级,因此有必要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研究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本文探讨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产业集群升级的积极作用,指出全球价值链可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机遇、完善产业集群网络、促进产业集群战略转移,并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在四个升级阶段中的不同战略。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质量状况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基础,质量改进优化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质量提高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质量生态系统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能力。在质量变革视角下,顺德家电产业集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整合和主攻智能制造升级的路径为:一是由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升级;二是由整机生产向全产业链一体化转型;三是由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升级对我国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有重要启示,通过制造业产业集群质量全面提升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是助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changing production organisation and newgovernance that contribute to productive upgrading in developingeconomies. It discusses research conducted in Chile and Nicaragua,focused on agroindustrial clusters. Recent analyses of small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presenceof clusters, and local factors in building global competitiveness.This paper argues for an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the institutionalarrangements to coordinate decentralised production networks.It emphasises the role of learning-by-monitoring as the keyto successful adjustment in the face of liber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It identifies the institutional reshaping of relations betweenfirms, and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