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议刑法增设反向假冒商标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继伟  陈丽 《中华商标》2007,(10):32-32
自1994年我国首例反向假冒商标案——"枫叶"诉"鳄鱼"案以来,这种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就层出不穷,如"灯塔油漆案"等,且呈逐步增加趋势,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实施,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的《商标法》已将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列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为受  相似文献   

2.
在商标使用中,有几类使用由于与普通商标使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业引发争论不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集中在一起单独作为一个专题,逐一进行分析,并介绍自己在实务中的一点体会。一、反向假冒商标法第52条新增第4项的商标侵权行为是2001年《商标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业内常称的"反向假冒"以法律的形式作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明确下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版的商标法释义,反向假冒是指在商品销售活动中将他人在商  相似文献   

3.
赵平 《中华商标》2011,(6):43-46
商标的反向假冒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反向假冒是指未经许可,将商标注册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换上自己的商标,并将该商品作为自己的产品再次出售的行为;隐性的反向假冒是指擅自将商标注册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并将该商品再次出售的行为。对于显性反向假冒,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4款已明确规定其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但对于隐性反向假冒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我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一、"反向假冒"中存在产品责任问题反向假冒是商标法上的概念,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看,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反向假冒的产品如果存在产品缺陷,是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反向假冒侵犯了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此观点可谓是主流观点,对反向假冒法律规制也是放在商标法中.在其他法律巾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国外,这种观点也是主流,反向假冒就是指商标的反向假冒,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采取此立法例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及我国香港等。  相似文献   

6.
王玫 《中华商标》2004,(4):54-57
美国法院的很多判例都对反向假冒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所谓商标反向假冒(reverse passing off),是指侵权人擅自将他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再将该商品投入市场,向公众隐瞒商品的真正生产者并对商品来源做出虚假表述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已对反向假冒的商标侵权行为予以明文规定,相对于更换原商品商标的显性反向假冒,同为“搭便车”的隐性反向假冒更为隐蔽,侵权人仅实施去除或覆盖原商标的行为,最终获取相关市场地位和不正当利益。该行为阻断了权利人利用商标传播商品的渠道,还混淆了消费者对于商品来源的认识。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必须在法律上对其进一步规制。  相似文献   

8.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将他人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自己的商标,将他人的商品冒充自己的商品出售的行为. 一、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特征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假冒商标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于通常的假冒商标行为,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又对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再论商标反向假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中华商标》2002,(7):21-24
新修订的《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明文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本条文的问世终于在立法上结束了知识产权法学界争论多年的商标反向假冒是否违法的问题。赞同者认为商标反向假冒是在现代商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是对商标权人的故意侵害,  相似文献   

11.
反向假冒的刑法归罪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琳 《中华商标》2009,(4):49-51
我国学界对反向假冒注册商标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其最初可追溯到1984年的北京服装厂诉百盛商业中心、新加坡鳄鱼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2年的"双打"专项行动中,某地工商部门接到一起特殊的商标侵权举报:甲公司称,在该市会展中心举办的时装展上,乙公司未经其同意,擅自将其生产的AB牌女装上的AB注册商标去除后,置于自己的展台上展示,要求查处。接报后,承办人员就案件定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一起特殊的商标反向假冒案浮出水面,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假冒者的行为已经  相似文献   

13.
6月10日,江苏省徐州工商局执法人员对没收的10台假冒“荣事达”洗衣机在市区下淀路某仓库内作出清除假冒商标处理。由于假冒的“荣事达”洗衣机有使用价值,且对人体无害,清除假冒商品的商标标识也可避免假冒商品二次流入市场,被清除商标标识的洗衣机。将交拍卖行进行拍卖,拍卖款将上缴国库。  相似文献   

14.
如何界定商标侵权与商标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中华商标》2001,(10):40-41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别是驰名商标.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正因为商标能带来很大的利润,假冒商标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犯罪分子为牟取巨额利润,商标犯罪愈演愈烈.而且呈智能化、复杂化、隐蔽性强等特点.在实践中,往往与商标民事侵权  相似文献   

15.
《中华商标》2004,(6):13-15
2003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突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了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重点查处了危害人民生命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商标大要案。据统计,2003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37489件,其中商标一般违法案件11001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6488件。商标局从去年查处的各类案件中选出20件典型案件(10件涉外商标案件和10件国内商标案件)予以公布。这些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反映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取得的成效,也表明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和决心。  相似文献   

16.
孙琰  姚刚 《中华商标》2004,(7):22-2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制止侵权,打击商标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成为商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假冒“新天”干红葡萄酒一案,谈一点办案的技巧,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常文 《中华商标》2002,(5):28-28
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年度工作安排,常熟市工商局去年对印制企业集中一定力量.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规范商标印制行为,落实各项制度及措施,查处违法印制行为.以从源头上遏制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中发现,有些企业是恶意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而有些企业是因为缺乏商标注册或使用的法律知识而造成商标侵权行为。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商标侵权,笔  相似文献   

19.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流通领域商标实施监管,就是要净化商品从“入市”到“出市”的渠道,防止假冒侵权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以前.工商部门对商标的监管重点主要放在商品的生产领域和商标印制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社会化大生产下,有需求就会有生产,有生产必然要进入流通,所以如何做好流通领域的商标监管,切断假冒商品的流通链条,给销售假冒侵权商品的经营着以严厉打击,从而增加制假售假者的风险成本理应成为商标监管工作的另一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商标侵权的一种形式,反向混淆近些年来逐步引起工商执法部门的深入思考。反向混淆较一般的正向混淆,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在具体案件中,应该充分发挥法律智慧,探寻更为妥善的冲突解决之道。一、"反向混淆"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商标法并未对反向混淆作出明确规定,却面临诸多商标反向混淆纠纷,其中的相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一)"反向混淆"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