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十七大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的新理念,本文由此论述了法治精神的弘扬,法律至上,法治权威的宣传,法律文化的建设以及法治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入手,分析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路径,即克服轻法思想,信仰法治精神;坚持普法教育,培养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贯彻法治精神;坚持自觉守法,滋养法治精神;强化监督机制,彰显法治精神;依法严惩腐败,提振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层面来讲,在我国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本文针对这种影响,就当前如何更好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一些分析,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背景下,如何培养高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这一角度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相关理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钢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去产能的强大压力,和谐稳定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本文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下钢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钢铁企业的思想思想工作者,要坚定不移的做到"三个注重",争当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可以有效规范和保证把发展始终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建设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直接论及“法治”的段落外,法治精神贯穿全篇。法治既是一种宏观治国方略,又是微观治国理政的具体制度要求,所以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理解和建设也历经了从“宏观方略的确立”到“具体制度的展开”的过程。司法制度改革是法治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依照“法治”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当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目的应是建构满足人民需求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1.
郭学文  陈瑛 《经济师》2003,(8):248-249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 ,法律法规中的诚信基本原则 (以下简称诚信原则 )和具体的诚信规则 (以下简称诚信规则 ) ,是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构成了社会诚信建设的牢固的制度基础 ,是传播诚信理念、建设市场经济信用基础、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依靠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法治目标 ,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提倡“法治国家”建设,各地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加强法制建设,但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垦区法治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谐社会建设都对垦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垦区法治文化体系的建立必须联系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垦区的发展政策,将法治文化基础打牢,加快司法改革速度。同时在农民中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快文化建设,营造出利于法治建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很难构建高素质的法治国家,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只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所期望的规则,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所形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维护个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从我国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温万名 《经济师》2008,(7):42-43
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法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学习和弘扬董必武同志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校的法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寻找出有效塑造大学生法治人格的方式和方法,使得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法治的社会,从而推动我国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有效的全面贯彻落实精神文化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于当代社会治安的要求,提高人们的人身安全,让人们可以懂法知法不犯法,做一些高素质高内涵的事情,减少低俗以及伤风败俗的行为,从大学生抓起,培养好大学生的法治人格,使得大学生们的精神文化可以朝向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以诚信为核心,包含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的契约精神是构建优良法治环境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契约净胜的角度,分析了"流量清零"房闹"等热点事件,简要阐明了契约遵守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认为应该依靠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个人心理契约的认同三个纬度来构建基于契约精神的优良市场法治环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破口.地方法治政府的形式要件是地方政府行为程序化;实质要件是建成责任政府;精神要件是民本理念.这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三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对于地方政府法治化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破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加强法治建设是政府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使民营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快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法律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