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滨 《中国金融家》2010,(4):144-145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法治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法治建设对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金融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涵的五个层面——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入手,详细的论述了法治理念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下的现实意义,界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进步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合理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家》2014,(12):35-36
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之路,本质上是一条不断向前的法治之路。立法、执法、守法、用法,构成了几十年的法治金融历史。金融法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成结果,又成为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也为进一步建设法治金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资本市场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依然缺乏经济自由和法治秩序这两大基本制度要素,明显落后于实质经济和全球其他竞争性市场的发展,必须根据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透明化、经济化和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地位平等的要求,调整证券市场的监管运作模式,推进金融自由化,完善执法机制和惩处机制,建立以市场参与者为本的证券市场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要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  相似文献   

6.
丁剑平 《新金融》2008,(11):12-13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新路径和新要求。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自觉践行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积极推进法治农行建设,方能在法治正能量的引领下,实现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深植法治理念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让法治成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理念,建设法治农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样也是法治经济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软实力及其法治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构建有利于投资环境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治经验,积极推动国家金融信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强司法程序保障制度建设,以此来充分保障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亚洲实质性的区域金融合作的勃兴,起源于20世纪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近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的金融合作日益紧密.保持亚洲金融合作的良好态势,区域内大国对合作应给予积极的主导,确保区域内金融合作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关于"亚元",笔者并不看好,但仍主张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国内金融体系建设.中国在亚洲金融合作进程中还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机制,尽快构建完善金融体系的各种基础要件,以提高中国金融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此文分析了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指出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外汇储备成为中国在新的金融格局中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凭借,绿色贸易政策的实施和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对外汇储备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整个世界金融格局的变革已不可避免,绿色贸易政策应当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逐步实现贸易环节的全面绿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