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次高层建筑(9层~12层)。我们知道。大楼启用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供水系统。自来水厂通过城市输、配水管道供水,水压一般在2kg/cm^2左右,夜间可达2.5kg~2.7kg/cm^2,所以六、七层以下的住宅楼,通过设置屋顶水箱,夜间市政管网水压高时屋顶水箱进水,供四层以上住户正常用水是没有问题的。而目前城市用地越来紧,不得不建较高的楼房,除了建高层建筑以外,还要建次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次高层建筑(9层~12层)。我们知道,大楼启用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供水系统。自来水厂通过城市输、配水管道供水,水压一般在2kg/cm^2左右,夜间可达2.5kg/cm^2~2.7kg/cm^2,所以六、七屋以下的住宅楼,通过设置屋顶水箱,夜间市政管网水压高时屋顶水箱进水,供四层以上住户正常用水是没有问题的。而目前城市用地越来越紧,不得不建较高的楼房,除了建高层建筑以外,还要建次高层建筑。相比之下,次高层建筑(特别是住宅)施工周期短,容积率高,产生效益快,更得到广大房地产商的青睐。而且,由于次高层的物业管理费与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费相比要低得多,所以,大多数购房者倾向于购置次高层建筑。而这类建筑的供水就涉及到二次增压供水的问题。当前研究和探讨这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1.增压设施。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用水量计算,给水方式的确定,管道设备的布置,管道的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水池、水箱的客积确定和构造尺寸确定,等等.本文对其中的高层建筑贮水池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建筑给水 1.增压设施。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骤然增加,我国城市的整体住房压力也在逐年加大,这是急需得到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在我国建筑行业初步兴起的阶段,由于受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和限制,我国传统建筑普遍以多层建筑形式为主,多层建筑普遍只有5层~7层,居住的人口数量和整体住房面积也必将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高层建筑的层数一般在15层-25层.这样就在客观上增加了住房的面积,并有效缓解了城市日趋严峻的住房压力。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其中关于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需要注意。本文简要总结了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重点探讨了混凝土的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田庆永 《城市建设》2010,(6):300-300
1.工程概况 某地下车库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北侧是公安消防支队的家属院,南临是已建工程,东侧为某公司的宿舍区,西侧与一家新华书店相毗邻,总建筑面积3255.46m^2,地下一层,高3.7m,基坑深度为6m,地下水位埋深介于0.7~1.30m。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建筑给排水在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等几个具体方面的发展现状阐述如下。 一、关于建筑给水 1.增压设施。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区域给排水     
纵观哈尔滨市的给排水和其它发达城市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在给水方面城市的给水发展速度滞后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使小区的用水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尤其现在的小区有的是气压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设于屋顶的调节贮水水箱是常用的储水装置,但由于其存在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怎么能让二次加压绘水不受污。就要在材料选择和施工上向多元化发展,从材质上说有镀锌、搪瓷、复合钢板、涂塑、玻璃钢和不锈钢的水箱,其和水接触的内表面不易锈蚀对水质无污染,除了减轻结构重量,解决施工不便等问题。材质改变了,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组合式水箱、装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质量,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并缩短现场施工安装时间,也减少了水箱内底的死水区范围;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中的人口逐渐增多,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有限土地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是高层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给排水设计者要在收集建筑地质情况、污水和雨水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水压、管道标高和管径,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系统进行分开设计。本文对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的设计及其注意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改造中的构件连接、接长以及施工过程中未预埋钢筋或者钢筋偏离设计位置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建筑工程的屋顶加层、柱与柱之间增加拉梁、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上部结构扩跨及高跨加层等结构的钢筋与原结构连接均可采用植筋技术。它最显著的优点是定位准确、施工方便、速度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已建建筑物的结构加固与改造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结合栾川时代广场高层建筑,地下2层、裙楼4层、地上21层,总建筑面积53147.8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317103平方米,住宅面积21437.5平方米。分析了高层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高层施工组织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从进一步加强质量角度出发,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时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本文从进一步加强质量角度出发,谈谈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所以说,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惟一选择方式。二次供水设备是否按规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逆作法是施工高层建筑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有效方法。建筑工程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通过实践证明,利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以达到逆作法施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郭志勇 《城市建设》2010,(6):144-145
随着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本文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与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高层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从其建筑功能特性来看,高层建筑一般可分为地下室(设备层、人防)、裙房(公共场所)、转换层(技术层)、标准层(写字、客房、库房等)、非标准层(楼顶餐厅、屋顶机房)等.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的特点包括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预埋、预留作业量大;吊顶、管井内施工多;材料、设备吊运量大.  相似文献   

18.
下面就建筑给排水在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建筑灭火技术等几个具体方面的发展现状阐述如下: 一、关于建筑给水 1增压设施。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土地成为了最宝贵的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已是人类和城市发展的前提,那么高层建筑的崛起无疑是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空间的趋势,然而,针对已往的城市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管网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我们在综合分析城市给水管网特征和高层建筑已有给水方式的基础上,拟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射流泵,希望能与各界朋友一起探讨此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某市场原为五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面积为11000m^2,建于1994年。为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决定在原房屋上新增套建四层,同时在原建筑南侧扩建9层,套(扩)建结构为框架结构,套(扩)建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为31000m^2。套建框架跨度有28.8m,25.2m,23.6m三种,内置预应力钢析架一混凝土组合梁,新增套建二、力混凝土梁,框架柱采用普通混凝土框架柱。梁、板、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N/mm^2的低松弛钢绞线,普通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内置钢析架采用Q345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