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杨村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构造、裂隙和井田内采空区对井下涌水的影响程度,研究矿井补充水源,充水通道,充水规律,井上下水力联系,确定了井田富水区域为:D13采区煤层顶板砂岩、泥岩是相对富水区,顶板水害问题比较突出;中13采空区大面积灌浆积水是D13采区深部开采的重要防治水区域。为杨村矿制定可靠的矿井防治水措施提供依据,对安全生产,避免水害事故发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井开采受底板下伏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承压水威胁的问题,本文以桑树坪煤矿南一采区11#煤层为例,系统提出带压开采技术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带压开采技术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和带压开采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实践证明,针对性实施带压开采技术后工作面可安全回采,带压开采技术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煤层和岩层的突水风险,减少矿井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韩城矿业公司现有3对生产矿井和1对在建矿井,其中南区1对生产矿井,北区有2对生产矿井和1对在建矿井,北区3对矿井的主采煤层3#煤属于严重突出煤层,煤层突出的防治一直是北区两生产矿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矿井生产组织和快速发展的最大矛盾和障碍。公司根据3#煤层相邻煤层的地质特点,做出了全面开采2#解放煤层,把3#煤层的防突问题变为防治瓦斯问题来解决的突出防治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划分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积极、正确推进防治水,能提高矿井生产效率。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区充水因素和未来三年内受采掘破环影响的含水层、周边老空水及开采中受水害影响区域,评估危害程度,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确定该矿区的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同时对煤矿防治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煤矿开采中的水害都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对煤层顶底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不同开采方法对地下水的影响,列举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并总结煤炭企业常用的防治水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揭示了威胁该矿井正常生产的水害水源主要来自太原组灰岩溶水、上部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和周边老窑水。通过对该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水害因素分析,提出完善排水系统、疏水降压、探放老空水、完善水害预报预警制度、制定水害事故处预案等综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矿井开掘工作的安全水平,避免水害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各庄矿是我国开采急倾斜煤层最深的矿井之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极复杂型,曾发生过5起透水或突水事故,矿井生产受到水害的严重威胁。矿井水的主要来源是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石灰岩(简称奥灰)的  相似文献   

8.
王华鹏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2):103+105-103,105
本文通过对新大地矿15#煤一采区水文及地质条件分析,并从目前生产矿井开采情况来看,井下水量不大,矿井生产和建设没有受到水害的影响,但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和顶板塌陷裂隙的增多,受上覆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水及大气降水等的影响,矿井涌水量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察哈素煤矿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根据该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采用将经验公式、井下仰孔注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2上煤层开采区域、3-1煤层开采区域及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重叠开采区域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2-2上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36m,裂隙带高度约为76m; 3-1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3m,裂隙带高度约为93m; 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8m,裂隙带高度约为110m。对比邻近矿井相关参数和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用井下仰孔注水法测试导水裂隙带高度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0.
恒源公司:水害防治保障体系铺就安全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突水是煤炭资源开发中由来已久的灾害性地质现象,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煤层底板承受的水压也会显著地增加,开采水文地质条件更趋复杂化,特别是华北型煤田的底板岩溶水,对现有的生产煤矿威胁最大。过去认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简单的矿区相继发生了特大的突水事故,加大了水害防治工作的难度,煤矿水害防治面临新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充分收集并分析小庄煤矿勘查时期、建矿阶段和生产过程中的地质资料,作为本次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查工作的地质背景,利用现代勘查手段,探查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状况,分析4煤采动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规律;查明4煤开采后40204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和40309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高度,为矿井防治水工作及矿井采掘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开采煤矿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其中采空区水害问题作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对刘桥一矿为例,圈定采空区,并计算水位回升过程中矿井采空区积水体积以及分析在矿井闭坑后水位回升的时空过程。以此为矿界隔水煤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绿色闭坑以及保证周边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庞庞塔煤矿是霍州煤电集团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庞庞塔矿有5号、10号两层稳定可采煤层。10号煤层开采过程中,主要水害类型有:奥灰水、太灰水、老窑水、上覆岩层裂隙水和地表水,其中上覆岩层裂隙水和地表水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较小.对安全生产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水害是上组5号煤层(原庞庞塔小煤窑的老窑积水)。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黑龙沟煤矿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按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提出黑龙沟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的结论,为搞好该矿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陈四楼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分析研究,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并对矿井主要水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种水害防治措施,基本控制了采掘工作面底板突水,有效控制了太原组灰岩水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查明矿井充水条件是有效开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结合霍尔辛赫煤矿采掘实际,对该矿3号煤层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充水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按照研究数据呈现出的影响程度来看,认为主要充水水源依次为采空积水、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奥灰承压水及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主要充水通道依次为导水裂隙带、导水断层、导水陷落柱和未封闭钻孔等。  相似文献   

17.
董家河井田属于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型矿井,现采掘工作面全部位于承压开采区域,近几年,该矿针对奥灰水的防治工作,在地面建立了永久注浆站,采取措施加固煤层底板,并不断总结技术流程与方法,有效地防治了奥灰水对矿井的威胁,在承压开采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本文通过对防治水技术流程等进行分析,说明施工煤层底板钻孔,研究浆液配比并应用于实践的注浆加固治理工作,是治理奥灰水害的主要方法,希望对矿井水害的防治能提供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矿开采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很大,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矿井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水害种类日趋复杂,对煤矿开采造成很大威胁。本文着重分析矿山开采后的水文地质特点,主要包括地形、水文、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入流变化,并对矿山风险防控措施、矿山开采后水害风险防控技术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鑫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针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发育状况及在防治水工作中借鉴临近矿井经验,提出该矿应从做好地面防治水、井下探放水和带压开采防治等方面来做好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某矿11#煤水文地质条件,简要介绍了突水系数法的发展历程,并对11#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其底板破坏深度为17m,利用突水系数理论计算奥灰对11#煤的突水系数,并进行了带压开采评价,得出在6#、7#钻孔附近及构造发育区域为突水危险区,其他地段为突水相对安全区。为此,在11#煤采掘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治水工作,以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