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今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同时还是产品的品牌竞争。产品的品牌,是该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全息照,它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满足,给生产者则送来丰厚的利润。品牌能够加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钟爱度。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你的产品与众不同,使产品在同类产品的陈列中能让消费者一眼就可以看到。当人们提到某种产品时,某些品牌就能自然闪过人们的脑际。讲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现市场机会是所有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人认为,从市场导向思维来研究消费者市场对产品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发现市场机会的关键。从消费者角度来理解和定义产品,产品实质上是用于满足人类某种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和欲望的载体或手段,是消费者通过交换而获得的某种满足其心理价值的"需求物"或更进一步地说是"满足物"。这一含义的意义有三:其一,产品的最根本属性是满足顾客心理价值需求,这应该是营销者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其二,产品是一种随着顾客心理价值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物,它规定了营销者的核心任务是研究顾客价值的"变化";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的变化,对产品需求的欲望变化无穷,且对产品的获得也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交换,因此企业营销者的市场机会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的印象是,市场营销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满足需求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需求是对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当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求,而现成的产品或服务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企业的任务便是衡量潜在市场的范围,开发有效的商品或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 科技型创业企业,虽然其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寻求市场增长点来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从而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发展壮大。创业关键的一点在于找准市场定位,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4.
品牌延伸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做法之一,品牌延伸模式适用于产品线的自然延伸、企业多角化战略及品牌整合下的资源整合。品牌延伸模式具有双重效应,不但会使企业受益,也会损害原成名品牌的形象。为了降低品牌延伸的风险,有必要定位、界定品牌适用范围;品牌自我评估;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一致性:注意产品行业属性的关联性;适当增加副品牌。  相似文献   

5.
引起消费者的不良联想、破坏原有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及失去顾客、使原有品牌价值流失等是品牌不当延伸的主要危害.围绕核心价值开展品牌延伸、遵循品牌延伸“近亲繁殖有益”的原则、根据产品的不同分类来实行多品牌命名是开展品牌延伸的正确做法.  相似文献   

6.
品牌延伸,是指一个企业把自己已有的某个品牌,用到新开发的产品类别上。本文对品牌延伸策略的利弊作进一步分析,作为对《品牌涵义、位与品牌延伸》一文(《浙江经专学报》1998年第1期)中有关内容的展开。一、品牌延伸策策略的优点品牌延伸策略为众多知名的企业所采用,表明此策略存在内在的合理性。主要优点有:1.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品牌延伸策略应用的前提是已有一个知名成功的品牌,而该品牌之所以成功,必然包含着一系列使之成功的因素:如品牌名称的独特性,易为消费者识别,品牌原有产品的优良品质,良好信誉等,当新产品在原品牌下出现时,…  相似文献   

7.
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效用理论,已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或原理的关键。效用是人们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用或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它是商品消费者或人的主观属性,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效用与价值或价格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实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价格(广义)应区分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与成交价格三种基本形式。卖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价值(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买方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效用(指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而形成的效用概念);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与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和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高阳 《大众商务》2010,(16):92-92
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本文即通过研究武汉市场上消费者对报纸的消费决策,从而为当地媒体的发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本文即通过研究武汉市场上消费者对报纸的消费决策,从而为当地媒体的发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病毒式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受众的营销方式.我国在开展病毒式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创新能力并出现了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商家提供的产品和质量有待提高,不足以形成让消费者愿意为其宣传的动力;商家找不到产品的合适推广者;商家的营销没有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可以通过采用创新策略、创新追赶策略、免费策略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常远山 《全国商情》2007,(11):18-19
(接上期)在正式讨论“销售”、“投资”两种分配导向孰优孰劣、如何组合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对一个相关重要原理做一个了解,那就是消费资本化原理。所谓消费资本化是指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同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给消费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是由欲望驱动和引领的,消费社会的最大欲望就是消费消费的欲望。实现欲望的主体承载物就是品牌。品牌是情感化产品及其显示符号的特定组合。品牌是符号,是自由的象征与实践,是身份焦虑的解脱,是产品艺术化倾向的表白,是集体文化意识的存在,是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呈现。品牌感动消费者,既是产品,更是情感;既是物品,又是符号。品牌不过是人的身份的某种象征。品牌的庸俗化表明品牌升华的失败和没落的开始。品牌是一种爱和快乐的给予,是市场走向垄断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相继作出了向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学习的决定。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先进典型的一些具体做法,而要去挖掘镇海炼化经验的核心是什么?显著特点是什么?(一)镇海炼化经验的核心是能动的市场导向模式。所谓经验的核心,是指能准确体现一个先进企业特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笔者以为,镇海炼化经验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能动的市场导向模式,即“面向市场勇开拓,围绕市场严管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实质,就是使企业走上市场导向的新路子。市场导向机制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企业的主要形式和…  相似文献   

14.
姚建凤 《全国商情》2006,(11):38-39,19
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种延伸业务,同时,它也被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的迫切需求,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包括物流企业、银行、工商企业)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打折的技巧     
◎直接额度法 是指在进行产品打折时将让给顾客的货币额度直接标识出来。具体使用方法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标出让利的货币额度,如:某种冰箱每台让利200元;二是直接标出原价格和新价格,让消费者自己计算新价格与旧价格之间的差价,如:某牌洗衣机原价  相似文献   

16.
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说:"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综观当下,"诸侯"纷争,英才云集,产品林立。优质客户资源分外抢手,且越来越精于和各家商业银行周旋,大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势。由此看来,商业银行的渠道建设,实在是一项艰巨工程。包括如何选渠,如何开渠,如何护渠等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咨询越来越丰富、信息内容越来越多的今天,广告通过文化叙述,为产品(服务)延伸出一个观念,添加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附加值,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是提升广告传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有文化附加值的广告不一定都能奏效,也不一定与销售指数的上升成正比,有的甚至成为败笔。所以需要认真地研究,关注广告的文化品位,注意广告文化诉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明晰一致,特别要了解广告文化诉求对象———消费者的文化心理,以使广告的文化诉求可以更好地抵达消费者心中。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之所以消费或不消费某种产品,往往是他们在不自觉中形成了某种消费习惯。对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我们决不能对抗,否则,产品再好也会遭到拒绝。反过来。迎合消费习惯会怎样呢?那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虽说不会遭到消费者的拒绝,但也毫无新意。  相似文献   

19.
奖励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活动种类,是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它一般是指公司对为本企业做出卓著成绩或贡献的员工以提供免费旅行的形式给予的一种奖励。奖励旅行者在旅游途中不仅可以享受到豪华的旅行、食宿设施及一流的服务,而且处处受到礼遇与尊重,从而使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奖励旅游,因旅行距离与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短途旅游(一般3夜左右)和远程旅游两种。发达的商品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奖励旅游成长的沃土。美国是奖励旅游的发源地。七十年代,美国许多大的汽车公司便对其  相似文献   

20.
广告的误区     
广告是各行各业营销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好的广告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差的广告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错误的广告决策甚至会使企业蒙受灾难。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广告策略的正确运用,谨慎对待广告用语、载体形式和表现手法,避免陷入以下种种广告的误区。一、过度造名过度造名,是指企业不是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而是利用广告效应致力于创造和经营某种概念,致使消费者花掉费用不是消费使用价值,而是消费概念。试想,如果一种产品一年花数亿元广告费,消费者自然会想到,这种产品的价格里面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支付广告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