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劳镇邓阳村委山垌口村是灵山县陶瓷生产专业村,近年来,全村家家户户从事陶瓷生产,户户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
地处金沙江边干旱热河谷地区的捏池村,距永善县西南部的务基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幅员面积1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村总人口540户2409人,居住彝、汉民族。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夯实了发展基础,推动了生产发展,全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永善县率先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6年4月12日,省委常委。省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在考察捏池村新农村建设时指出,捏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通昭市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在永善县西南部的务基乡,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捏池村。近年来,通过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夯实了发展基础,推进了产业发展,全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4.
新宋村发展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康俊明,李霖(一)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新宋村,是个较为典型的农业村,全村594户、2945人,人均耕地1.45亩。过去该村农民一直沿用"半菜半糠几把米"的老式养猪方法,生猪生产效益差,产量上不去。1992年全村人均出栏0....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海城县感王镇东庙村,有1,898亩土地,210户,770口人,320名劳动力。自1974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肉用鸡。到1984年,全村养鸡38万只。其中,养鸡专业户达到14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6.6%,养鸡34万只,占全村养鸡总数的89.4%。养鸡收入达到33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88元,加上农业和其它收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40元,比开始养鸡时的1976年的76元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干烈村积极发展优质瓜果生产,1998年全村瓜果总收入65万元,其中,柑桔25万公斤,收入25万元;西瓜200万公斤,收入40万元,仅瓜果一项全村人均增加收入342元。  相似文献   

7.
田阳县百育乡四那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920户4332人,耕地面积8319亩,其中水田6833亩。过去,该村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单一抓粮食生产,放着的大片荒山不开发。因此,总是戴着有粮无钱的穷帽子。近几年来,该村由于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稳定粮食总量和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大力开发荒山荒坡种植甘蔗、芒果、西瓜等经济作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1993年全村粮食产量608万公斤,人均有粮140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村建二层楼房以上的有142幢(占总户数的115.4%),建砖瓦房的有600多户;全村有手扶拖拉机558台,平均每户一台;电视机、收录机、缝纫机、单车等中高档商品已普遍进入农家。他们开发荒坡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四方村坐落在沪郊古镇——宝山区罗店镇的西北边缘。全村现有487户农户,1900亩农田。以前的四方村,有数十个零星自然村宅,经过连续10多年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全村实现了农民住宅新村化(部分别墅化)、农田格子化、河、路网络化、耕作机械化、生产社会化的崭新格局,多年来一  相似文献   

9.
桔山镇滴水村曾是兴义市的豆芽生产基地。1992年以前,全村户均每天要发30公斤豆子,每天约有350挑豆芽进城,占城区豆芽市场的90%以上,户均豆芽年收入5600多元,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2/3左右,并且还带动了全村的生猪生产。豆芽经济成了滴水村民的“摇钱树”。可如今全村从事发豆芽菜的只有十来家,其中几户已准备转产。滴水村曾红极一时的“豆芽经济”为何会衰退?前不久,笔者带着这一疑问到该村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水源受污染严重。城北看守所门口的獭猫井出水量大,且清凉卫生,滴水村一直饮用从这里…  相似文献   

10.
面对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和农民茫然失措时候,响水县响水镇潘庄村认准了一条赤穗梨生产的路子。目前全村已有梨树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1.7%,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十年树木,潘庄梨渐成气候在集体经营时,潘庄村1组就有30多亩梨园,在当时"穷过渡"时可称得上是棵"摇钱树"。集体办公经费的开支和日常需用都靠梨园。可惜大包干初期被砍了。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部分农户又萌发了栽梨树的念头。1984年,王道礼、孙步高两户率先在全村栽了2亩梨树,3年后就见效。于是农民纷纷效仿,仅经过10多年的功夫,全村梨树生产就  相似文献   

11.
西三家子村黑河市爱辉镇的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全村100户,379口人,210名男女劳力。耕地面积6,997亩,大中型农业机械16台,全村固定资产总值69万元,是一个领导班子较强,机械水平较高,人均耕地较多,以麦、豆生产为主的种植业村。  相似文献   

12.
在九万大山的月亮山东麓,有一个叫尧等的山村。全村130多户人家,674人都是苗族。1987年全村集体家底除村委会的一栋破房子外一无所有,人均收入只有76元,是远近穷出了名的村寨。这样一个村寨是怎样在10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在1997年达到全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呢?原来山村巨变是因为有一个率领全村青年人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好青年,他就是年仅24岁的  相似文献   

13.
兴营村位于赫章县西部大山深处,地处赫章、威宁两县交界,海拔 2000~ 2400米,这 里气候寒冷,土地瘦薄,人稀地广,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有 4个村民组 653人 ,其中彝族人口 562人,占总人口的 86 1%。总耕地面积 1371亩,粮食生产以种植玉米 、马铃薯、荞麦为主,一年一熟,生产、生活水平落后, 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 10 25 吨,人均占有粮食 182公斤,纯收入 266元,是全县 42个极贫村之一。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1998年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依托马铃薯生产优势,带领…  相似文献   

14.
务基乡捏池村位于永善县西南部,距务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地处金沙江边干旱热河谷地区的捏池村,过去是一个严重缺水,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视的吃粮靠国家,穿衣靠救济的贫困小山村。2005年末,全村人口540户2409人。“十五”期间,粮食总产量从“九五”末的386000公斤增加到“十五”末的684300公斤,增长177.3%,人均有粮284公斤;经济总收入从“九五”末的90.4万元增长到1168万元,增长13倍多,人均达到2446元。成为了永善县率先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6年4月12日,省委常委,省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在考察捏池村新农村建设时指出,捏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昭通市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海安县南屏乡高庄村从1995年开始,在桑田里夹种蔬菜,获得了蚕茧、蔬菜双丰收,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现在,高庄村不仅是海安县蚕桑生产专业村,而且成为海安蔬菜生产基地。高庄村桑田夹种蔬菜,是1995年由5组和6组几个农户搞起来的。那时,他们种的蔬菜仅供自家食用,品种也比较单一。自食有余以后,农民把蔬莱拿到海安镇市场上出售。这些蔬菜农药用得少,销路很好,价格也好,有的农户一年仅此一项就收入300多元。1996年,这种做法在全村推开。1998年,全村549亩桑田,养蚕2100张纸蚕种,产茧94.5吨,蚕茧收入141.75万元,平均亩产茧172.3公斤,亩产茧值2584.5元。从1997年秋天到1998年8月的一个生产周期,全村桑田夹种蔬菜收入20万元,平均亩收入364元。该村第三村民小组,大多数农户桑田夹种蔬菜,每亩收益超过500元;其中杨和志、杨和朋等7户均达1000元左  相似文献   

16.
(一 )近几年来 ,该村把发展水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的“菜篮子”工程来抓 ,并紧紧结合新一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面向市场 ,搞活流通 ,成为全国闻名的“鱼苗之村”。至 1 999年底 ,全村养殖水面达 70 0多亩 ,其中 :水库 1 0 0亩 ,池塘 60 0亩 (鱼苗塘 4 0 0亩 ,成鱼塘 2 0 0亩 ) ,年水产品产量达 4 8吨 ,年出售夏花 2 0万尾 ,冬片 2 1 0万尾。全村农业总产值 3 3 1万元 ,渔业产值 1 3 5万元 ,占近 4 0 % ,水产业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靠行政推动。县里结合县水产工程建设 ,将该村列为全县的专业村 ;乡里由书记、乡…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现状作为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我国陶瓷年出口额在40亿美元左右,每年增幅超过20%。其中,日用陶瓷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位居世界之首;建筑陶瓷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位。1、产品结构。我国出口的陶瓷产品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以及艺术陶瓷产品等的出口。在所有的陶瓷产品中,建筑陶瓷的出口量居于榜首,2006  相似文献   

18.
赤水市大同镇庙沱村,共有9个村民组,291户,1268人,现有农村劳动力570个劳动力。现有耕地1060亩,人均耕地0.84亩。全村有可供开发的非耕地资源1941亩,其中已开发的431亩。1978年前人均分配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50元,是生产靠扶持、吃粮靠救济的贫困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他们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  相似文献   

19.
蚕茧里酝酿出的小康村项云田地处偏僻大山沟的辽宁省凤城市石城镇东高村,全村只有69户人家,去年放养柞蚕户数却达到57户,蚕业收入24万元,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加收入4300元,在放蚕户中最低的一户收入2600元,最高的超过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柞蚕生产专业...  相似文献   

20.
强村必须广开源沭阳县吴集镇航河村,耕地6600多亩,全村人口450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口11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土地流转发包,集体资产出租,农业生产经营三个渠道。其中土地发包租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