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居家养老住宅的适老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大多数老年人住在自己住宅内安度晚年。从提高居住水平和舒适方便的角度来讲,对居家养老要着重地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居家养老的住宅进行适老改造;二是做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老年住宅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绝大多数老年人采取住在自己的住宅中居家养老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住在老年住宅中养老。为此,世界各国(含我国)的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建设和发展一批专门供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概括起来,各城市的老年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美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饲都超过90%。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科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直到今天,广大老年人的这一思想观念,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据上海卢湾区老龄委对560户老年人的逐户调查,自愿在家养老的占被调查人的92.7%(包括愿与子女同居的占49.2%在内),这充分证明,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老年人的基本选择。老年人居家养老,就意着是分散居住在城市每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积蓄解决的问题.各式各样的养老方式逐渐面世,比如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但是这些养老方式大多是针对城市中的老年人的.农村中的老年人的经济能力、 生活观念、 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接受这些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成了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比较合适也比较可行的方式.现在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关于城市中的居家养老,并不适用于农村.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开始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居家养老面临很大发展困境,本研究对农村的居家养老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海房地》2008,(1):16-18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老年社区,如何界定老年社区,这要从养老模式及养老居住模式谈起。 (一)养老居住模式的演变 居家养老。传统的老年人居住模式是居家养老。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社会保障的低下,家庭是养老之源,老年人与子孙辈同居一处或是独居一处,分散居住在社区各个角落,谓之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冲击,而现阶段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方面的内容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这都源自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老年人口的发展速度不相协调,"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在家庭养老功能下降,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社会养老面临巨大困难这一背景下,居家式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期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居家式社区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所需要的日常照顾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文娱需求,又能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和工作压力,因此居家式社区养老是我国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何娜 《物流科技》2022,(6):72-74
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居家养老要落地,助餐服务必须跟上,助餐服务是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维持生活乃至生存的基本保障,送餐服务是助餐服务的一部分。文章以石狮市社区居家养老人群为研究对象,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影响石狮市社区居家养老送餐服务的主要因素,并致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互联网+平台+物流”送餐服务模式。希望能够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用餐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叶佳倪 《活力》2023,(15):112-114
在“十四五”规划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为缓解老龄化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需要积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业企业存在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精准度低、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欠缺、智慧居家养老亟待推广应用等问题。依据嵌入性理论,本文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扶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性推动多主体协作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完善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激励机制,促进智慧居家养老的推广应用的对策,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老年人身心健康、物质财富、精神文化、人际交往等各方各面的问题.据此,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梳理我国目前居家养老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将智慧养老手段嵌入到社区居家养老中,帮助老年人群克服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居家护理等问题的对策,同时建议政府、企业、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的预期下,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高收入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的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老年人;市区老人在各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上明显高于郊区老人;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老年人对水电气维修服务、医疗咨询和保健服务、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比例较高。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完善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老年人在自己住宅内安度晚年。从提高居住水平和舒适方便的角度来讲,对居家养老要着重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居家养老的住宅进行适老改造;二是做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重点关注。本文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发现:我国的居家智慧养老覆盖率低;已享受居家智慧养老的老年人幸福感和满意度更高,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其结果稳定。因此,我国应加大居家智慧养老理念宣传力度,提升医养融合度及增加精神慰藉服务供给,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促进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服务多种多样,但是居家养老服务仍然是最普遍且为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模式。论文分析了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并提出问题,结合相关经验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多的"4+2+1"家庭人口结构使我国传统居家养老的基础已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在居家养老基础上寻求一种能够大规模、低成本解决养老难题的办法和路径。通过构建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可以保持老年人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环境,居家养老大部分功能得以延续,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符合我国老年人生活特点和需求状况,还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状况选择分段养老,从而实现大部分老人养老问题在社区内完成,特殊和少部分人群通过养老院或者其他适宜方式养老,可以大规模、低成本解决目前面临的养老难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倩 《大众标准化》2023,(20):132-134
时间银行是一种基于时间交换的社区服务模式,通过时间的等价交换,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助。将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照顾需求,促进老年人的独立生活和社区参与。文章将探讨时间银行模式的基本原理、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和实现途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以期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的数量庞大并且在不断增加,面对老年人数量多、健康差的状况,在分析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后,对"居家养老,依托社区,机构补充"的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老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养老院的数量明显不足,大多数老人不得不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依然是目前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但现存的大量老旧小区在建设时并没有注重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多数小区不能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进行适老化改造成为当前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小区的设备设施、信息化改造、社区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程度加剧,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对于社会养老体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文章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抓手,从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促进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