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从2002年开始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2004年一期工程在大连、黄岛、镇海、舟山全面开工。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组建了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公司,逐步完善石油储备管理体制。但是,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目前还只局限在政府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尚未建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从2002年开始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2004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组建了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但是,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目前还只局限在政府储备层面,企业义务储备尚未建立,企业的商业储备也没有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之中来,石油储备仍然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危机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形势动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维持高价位、国际能源供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波动剧烈,石油安全以及可能导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目前只有30天左右,远未达到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的“达标线”。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应量的1/3,据估计,2020年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越来越紧迫。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运作机制,比较分析了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18日,石油储备的“神经中枢”——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宣告成立。这一系列密集动作后面的大背景,是国际油价持续徘徊在9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向50%比例靠近的现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刘建华 《中国经贸》2014,(19):68-68
石油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资源意义,而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则是石油行业的重点工作。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与理想状况还有一定距离。要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法律法规,科学理性地构建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筹集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资金,以多元化石油储备方式来建设、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7,(79):1-19
综合考虑我国石油安全目标、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国际惯例等因素,我国国家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确定为120天上年净进口量比较适宜。在此总体目标下,我国公共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可考虑采取3:1比例。至于公共储备内部政府储备和企业法定储备(或机构储备)的比例,则应与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静 《特区经济》2009,(6):98-100
战略石油储备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参照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在石油储备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储备法制建设、储备资金来源、储备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方经济》2007,(9):36-36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这一“大工程”有了最新时间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近日在美国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将增至1200万吨。专家称,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尼古拉·别索茨基称,该局计划在2005年8月前建立可满足3个月需求的轻质石油储备,为此需要花费该局60%~70%的预算资金。2005年该局将减少粮食的采购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采购轻质石油。别索茨基局长说,可维持3个月需求的轻质石油储备相当于230万t石油产品,建成这一储备后该局便可调控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78):1-20
借鉴国外石油储备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宜分三步走:在起步期(2010年以前),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过渡期(2010~2015年),逐步过渡到以政府储备和企业法定储备为主、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过渡期以后,最终建立起以政府储备为主导、以机构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石油储备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琳  高建 《改革与战略》2009,25(12):74-77
为了实现国家石油安全,抵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数量波动风险,我国正在进行持续稳定石油储备建设。文章通过分析石油储备的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成本,比较不同储备模式条件下储备成本差异,通过采购成本控制、储存成本控制、动用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实现石油储备成本控制,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7,(8):43-44
国家发改革委最近透露,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经确立三个来源,分别是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15.
所谓“石油储备”,是指为防范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中断危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石油。石油储备分为2种,一种是由政府控制的战略石油储备;另一种是由进口商、炼油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拥有的商业储备。战略石油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用,商业储备主要是通过低买高卖来抑制油价的异常波动。前者是一种政府行为,后者是一种商业行为。预计在20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并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战略石油储备法制建设、储备模式与方式、储备目标与规模、储备区域、储备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斌  张意翔 《特区经济》2006,210(7):12-13
在石油需求日益增大、进口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文章对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总体原则、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储备资金的筹措、国家石油储备管理的体制、国家石油储备的调控运作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报告》2007,(80):1-19
我国应本着适度集中、政企分开、机构精干的原则,建立起由中央统一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相互分离的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在石油储备的储存、动用等环节采用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最终形成管理科学、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费用节省的石油储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日本石油储备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为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在两次能源危机后,日本建立了庞大的石油储备。1999年底,石油储备量为9007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即可以保证国内16l天的供应量。因此,在近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莫测、不断攀升期间,日本国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不大。石油储备对调节日本国内供需、平抑油价、保障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在石油储备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7,(81):1-19
我国石油储备的资金应通过财政支持和利用社会资本两种渠道来筹集。政府储备资金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并广开融资渠道,利用政策性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法定储备的资金以企业为主解决,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商业储备的资金应完全由企业自行解决。同时,还应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商业保险等方式来控制石油储备的成本,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