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及调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外汇占款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分流外汇储备,纾缓外汇占款压力;进一步加快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夯实市场基础,拓宽央行货币调控的空间;进一步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提高外汇冲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储备快速增加而持续增长,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通过基础货币直接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阐述了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供给总量、结构以及供给量内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路程 《金卡工程》2009,13(2):159-159
外汇占款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分流外汇储备,缓解外汇占款压力;进一步加快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宽央行货币调控的空间;进一步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提高外汇冲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增加,外汇占款的增加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从我国外汇占款持续增加、外汇占款在货币供给中比重不断上升,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的现状;然后根据对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恩强 《金融博览》2002,(11):29-30
改进基础货币供应方式,提高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现阶段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再贷款、外汇储备占款、再贴现和国债操作.再贷款虽然近年外汇占款增长较快使其重要性下降,但目前仍是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外汇占款作为我国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减直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分析外汇占款的变动趋势,探讨外汇占款对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对维护和促进国内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及其形成过程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币投放,所购买的外虻资产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在我国,外资进入中国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使用,外汇占款即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外汇,即以本币计价的外汇储备余额。外汇储备即人民银行所持有的外旺资产,其存量的变动必定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或回笼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对其成因的研究比比皆是。本文认为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最大诱因在于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发行基础货币以吸收过多的外汇储备。通过检验外汇储备与银行存贷差的正相关性及因果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这一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是外汇占款增加。资产项目中的外汇占款主要是以外汇储备资产为主。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是同向变动的,外汇占款越多,基础货币增加会越快。二是央行票据下降。央票发行和基础货币是反向变化的,央票发行得越少,央行冻结的资金会减少,基础货币会增加。从去年11月起,我国央票存量已逐渐明显下降。三是政府存款开始下降。通常,中央政府存款的增加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减少。在我国全力保增长的经济形势下,中央政府不断加大投资支出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关系为: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数量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顺差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对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1993-2006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会引致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经济结构来调节基础货币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加剧,外汇占款持续攀升,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理论与经验数据均发现巨额的外汇占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因此,我国应采取扩大内需、加大境外资本流入的监管力度、扩大资本流出渠道等措施来缓解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本文从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变的角度,分析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以及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价格波动加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货币,货币当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并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扩张,我国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央票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管理层的关注。本文采用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数据,分析汇率因素及利差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使得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持续增加。本文通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发行的影响机制。并比较分析了央行通过买卖央行票据和国债对基础货币发行的影响。目前,央行减少外汇储备主要通过建立投资公司,笔者分析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并将外汇注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对基础货币发行的影响。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有两种方式.一是间接向中央银行发行,二是直接向市场发行。本文还研究了这两种发行方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指导意义。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独立投资公司购买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扩张,我国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央票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管理层的关注.本文采用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数据,分析汇率因素及利差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是否有影响,或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入手,层次递进推导外汇储备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主要是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抬高物价水平,最后得出外汇储备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面对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不断上升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试图以正回购保持基础货币投放的稳定。然而,人民银行所持有的可用债券数量不断下降,使得正回购这一操作方式的持续性难以为继。此时,人民银行决定采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方式来继续对冲外汇占款带来的基础货币数量的上升。2002年9月24日,人民银行与有关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协商同意,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表面原因1.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大幅增长自2004年5月起,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末,我国贸易顺差已达到17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此带动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6年1-10月,因为外汇占款央行被动地增加了货币投放1.6万亿元,是当期M1的增加额的1.48倍,即使货币当局大量使用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当期流通中现金仍同比增加近3000亿元。2.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近几年,国...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上升导致的外汇占款增加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为了收回基础货币减少流动性过剩,央行不断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而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能.为此,必须割断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之间的连动性,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联性的实证分析:1996~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为:货币需求机制和汇率安排机制。前者最终通过国际储备表现出来,而国际储备又通过"汇率安排途径"影响基础货币,最终影响货币供给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考察,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呈高度正向关联性;从动态考察,随着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增加,两者分别对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作用效力不断增大。基于此,在汇率稳定目标下,要减轻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不适宜冲击,应主要从平衡国际收支和推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着手,并兼顾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供给扩张和收缩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