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国家出台粮食购销新政策国家最近出台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新政策,其中规定各地不能设置关卡,搞粮食地区封锁。这些新政策包括:l、坚持国家500亿公斤定购粮任务不变、定购粮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外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最近出台了粮食新政策:①坚持国家500亿公斤定购粮不变,定购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格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组织粮食批发市场解决。②从今年起,国家不再给各地下达粮食议购任务,并由各  相似文献   

3.
区域农业问题与新政策日本农业研究中心中岛征夫日本村新政策的出台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92年6月颁布了《粮食·农业·农村新政策的方向》(以下简称新政策)。该文件以粮食·农业·农村地区为农业政策的主要对象,明确表明了政府对实际情况的认识和政策的基本方向。农...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布八项农业新政策国家最近发布8项农业新政策,即:(一)实行粮食分级管理,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调控体系。(二)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好粮食的产销衔接。(三)建立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实施粮食保护制度。对国家收购的订购粮、专储...  相似文献   

5.
米易粮食调价之后本刊通讯员付键今年国家粮食购销价格调整举措出台之后,米易县粮食生产者、消费者有何反响?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一些社会调查。几位老农说,应该提高粮食购销价格,因为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劳动力价格都高,这次提价后,种粮收益与其它经济作物相...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出台茧丝价格新政策不久前国家计委发出整顿茧丝价格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对鲜茧、干茧和厂丝价格实行一条龙管理,作出如下规定:1.桑蚕鲜茧收购价格由现行国家定价改为中央指导下的省级政府定价。1995年整顿后的鲜茧标准级(干壳量9.2克,上车茧率10...  相似文献   

7.
《农村财务会计》2001,(5):48-50
除了国家定购价粮食、市场价粮食和保护价粮食之外,还有普遍存在于各地城乡集市上的粮食交易。集市粮食交易的性质属于农民的直销行为,就是农民在确保完成国家定购粮和留足各种自留粮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粮食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主要销售对象是当地和附近的城镇居民,同时农民之间通过集市交易进行品种调剂、季节调剂。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部署各地锚定彻底惩治系统性腐败目标任务,确保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继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对粮食购销领域管理和执法监管现状,从制度层面遏制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出发点,建议出台粮食购销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出举报奖励办法。  相似文献   

9.
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5年,为稳定当年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国家首次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委员 政府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价格的平稳,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多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相似文献   

11.
保持粮食总量平衡 必须抓好地区调拨宁允祯粮食生产在地区间和品种间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为确保大中城市、工矿区、部队和灾区的粮食供应,国家在地区间和品种间仍需要进行平衡调拨和余缺调剂。特别是南方的稻谷和北方的玉米,每年省间余缺调剂数量都很大。一旦调剂失当...  相似文献   

12.
国家粮食政策重点要放在产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多次强调要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出台了支持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政策。但从总体来看,国家的粮食政策面向全国,对产区和销区并无重大区别(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除外),政府的对粮食生产经营、粮食安全的投入基本是平均分配的。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和国际市场粮食充足,价格较低的条件下,这种全面照顾的粮食政策难以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宏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第三十四期 国家计委出台措施维护粮食收购秩序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近日出台《省际间粮食收购价格衔接办法》,促进粮食有序流通,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部分区域粮食收购价格衔接不尽协调,引起粮源不合理流动,出现地区之间、粮食企业之间相互攀比、相互冲击,造成粮食价格秩序混乱,影响收购保护价政策的贯彻落实。   针对上述问题,《办法》要求各省在出台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前必须先与毗领省进行价格衔接,省际间价格衔接工作采取分片召开衔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轮流召…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盼国家出台长期稳定的安农惠农政策。当前,农药、化肥、人工价格居高不下,加上粮食市场价格达不到农民预期,耕地抛荒现象有所增加。眼下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这对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国家出台长期稳定的能够降低种粮成本的安农惠农政策已刻不容缓。二盼改进和完善粮食直补政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的市场中,决定粮食价格的因素是粮食供给与需求。消费愿意购买的粮食数量等于生产愿意供给的粮食数量,形成均衡价格。消费愿意购买的粮食数量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生产愿意供给的粮食数量主要取决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关系。消费收入水平不变,其粮食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呈反方向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乡村干部的消极性。新一轮粮改中“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以及“取消农业税”等新政策的出台,对传统的村提留、乡统筹收费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乡村干部由过去的在收购点坐收代扣粮款,变成了走村串户的收缴,主动催交粮食入库的行政手段很难再起作用,在抱怨基层工作难做的同时,对收购政策多少有些消极情绪。农民攀高心理减缓收购进度。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粮价持续走高和2004年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措施,促成了农民卖跌不卖涨的售粮心理,认为国家有最低收购价,因此达不到预期的价格就不急于出售,持粮待价、等待观望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第七章 粮食购销 5.城乡集市粮食贸易 除了国家定购价粮食、市场价粮食和保护价粮食之外,还有普遍存在于各地城乡集市上的粮食交易.集市粮食交易的性质属于农民的直销行为,就是农民在确保完成国家定购粮和留足各种自留粮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粮食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主要销售对象是当地和附近的城镇居民,同时农民之间通过集市交易进行品种调剂、季节调剂.  相似文献   

18.
国家粮食储备体制改革思路的探讨牛国钧199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是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保证粮价基本稳定,搞好丰歉余缺调剂的宏观调控决策。国家粮食储备局1992年下发了《关于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问题的通知》,河南省根据...  相似文献   

19.
在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发以后,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粮价,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我市粮食及相关部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20.
实行对粮食生产环节价格补贴的“绿箱”政策,是适应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对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减轻粮食进口压力,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家已明确今明两年不再出台新的改革方案,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迎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