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苏省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坚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以动员广大村民参与自主管理为关键,本着服务民生和服务发展的宗旨,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高效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了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16,(1):20-21
正苏州市在2012年全面完成省政府部署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全市一方面探索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提升村庄建设水平。2015年,苏州市重点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农村保洁市场化和职业化机制探索、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资金保障以及发挥好示范村庄示范引领效应上下大工夫,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苏州市村庄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大丰市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形态、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大丰市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按照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抬高目标定位,放大试点示范效应,做实做特全域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体系,做优做美农村环境面貌,突出基础设施改造、村庄环境整治、民生保障改善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内容,加  相似文献   

4.
<正>为农而生、以农为本,农发行的根,扎在"三农";农发行人的梦,萦绕"三农"。近年来,连云港农发行始终坚持"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定位,积极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战略,固农业发展之基,解农村民生之渴,大力支持农村的水利、交通、饮水、物流等重大民生工程,给农业发展打下了长效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并使农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真正实现"水变清、岸变绿、村庄变美"。截至2015年1月末,连云港农发行发放各项贷款102.4亿元,顺利跨越100亿元大关。梦中家园——实现城乡统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调查发源地,也是费老小城镇课题研究样板区。2004年,吴江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现场教学点。2014年随苏州市列入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长期以来,吴江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着力探索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路径,村庄变迁呈现"集富美、一体化"的鲜明特点。笔者以新世纪以来第1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时间基点,对吴江村庄变迁情  相似文献   

6.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江苏省宜兴市新庄街道已完成整治村庄28个,开工率和完成率分别为100%和56%,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村庄环境改善得到大幅提升,全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制约因素主要是:农村建设规划不到位、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整治内容和标准不细、资金筹集渠道不多.纵深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必须加大五个力度: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23,(7):52-53
<正>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全镇面积114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1个综合服务办,23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万。该镇把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引导村民深度自主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层次提升村庄形象内涵、功能品质,全域推进“五美五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大丰市为进一步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确保全市农村环境全面实现综合长效管理,结合近两年的长效管理工作实践,探索完善、制定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长效管理办法,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新路子。一是管理模式新。大丰市以行政村为单位,按2011年底在册人口的3‰配备保洁人员,建立长效管理队伍全市应配备保洁员1600名,实际配备1900多名,对全市农村环境进行农田河道、路道、绿化、村庄"五位一体"(简称"田水路林村")综合长效管理,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经济建设的主战区、城乡一体的先行区、乐居吴江的示范区"为目标,突出推进城乡空间融合,强化落实富民强村、资源配置、民生幸福、环境整治、社区管理等措施,城乡一体化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富民强村机制,夯实一体化发展经济基础 2011年,全区村级可支配收入就超过5469万元,为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以建设新农村为己任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苏州市分行,始终坚持围绕科学发展观,紧盯争先创优目标,突出为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服务主旨,紧紧抓住苏州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溧阳市在着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力度,有效防止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的反弹,促进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10个镇175个行政村都建立了长效管理队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农村村庄环境工作的重点是实现管护的常态化、长效化。笔者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结合调研与思考,就农村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的途径与机制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健全管理网络,切实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村庄环境管护的机构,在县、乡、村三级都应设立,才能做到管护的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灌南县就是采用整合的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国家对乡镇规划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集聚规划、建设技术以及工作方式等也应该为符合新要求而进行转变。本文对目前村庄集聚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城乡一体化转型期村庄集聚的必要性,从完善村庄的布局、对农房进行改造和村庄政治环境着手规划建设,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村庄集聚的转型发展现实路径,期望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城乡统筹建设提供了参考,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近年来扎实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努力建设精致乐居、经典传世的吴江特色美丽乡村。目前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5个,市级"美丽村庄"15个,市级以上"三星级康居乡村"81个。一、突出专项规划引领,展现"布局美"以苏州市新一轮镇村规划为依据,遵循村庄演进发展规律,推进"四规融合",对照苏州市"美丽村庄"和"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惠泽百姓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阜宁县立足于打造苏北最美乡村工作定位,坚持河道整治、绿化建设、村庄整治、垃圾清运、公共服务"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立志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田园秀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启动至今,全县河道、村庄及河塘已全面清理一遍,县乡主要干道沿线村庄环境基本整治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苏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两聚一高"总体要求,着眼大民生视野把握百姓期盼,聚力农业创新求突破,聚焦农民增收求实效,深化农村改革增活力,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农民收入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7万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超8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6:1。着眼底线民生,构建精准扶贫制度化、长效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工作通讯》2015,(10):59-60
自2011年11月江苏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徐州市铜山区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领导、精心谋划、全面推进,在广泛开展"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的基础上,突出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步伐,着力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水平,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村容村貌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12年5月,在全省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铜山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创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城乡金融发展较快,城乡金融的发展能更好的服务"三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而中国农业银行,这一为农村、农户、农业而生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促进城乡金融发,促进服务三农这一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此推出的小额信贷为例,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又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一个突破口。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村庄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齐鲁粮食》2010,(1):25-26
在服务民生中发展粮食事业,在壮大粮食产业中保障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一个理念。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两大工程,努力发挥阵地作用。在服务民生中找到发展粮食事业的支点:积极实施四大战略,初步实现粮库退城进郊、附营企业战略重组、金德利集团化发展和城乡购销网络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努力建设八大体系,强化调控、监督和社会管理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地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