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初蒙 《金卡工程》2005,9(9):19-20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04年的销售颠达到545.3亿元、比2003年大幅增长55.2%,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国内集成电路业所能够满足的国内市场需求还不足20%,2004年,中国市场已经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1%,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37%,这意味着中国本土芯片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说明中国在芯片业的市场地位与生产能力、水平很不相称、如何弥补这之间的差距、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年的发展,2004年中国芯片设计产业达到8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82.4%,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比重由17.2%增至31.2%。用信息产业部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的话说,“这种发展速度全球罕见”。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中国芯片设计业又过于弱小。[编按]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在国务院18号件的鼓励下,威宇公司作为台湾首批赴内地投资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即IC,也称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想在大陆大干一番.眼下,威宇发现,内地离自己还是遥不可及,产品根本无法内销.威宇离上海另一家大型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仅百米之遥,但已有两条流水线投产的IC加工企业中芯国际,产品80%以上出口,而不能送往渴望其产品的、处IC产业链下游的封装测试企业——威宇。与此同时,中芯、威宇等企业也不接受在上海的IC设计企业的订单。现实的情况是,2001年,我国消耗的集成电路约为262亿块,而国内只能自己供给63亿块,不足16%。但即使在上海装配的IC产品也不是就近内销,而是先“出口”到香港等地,再“进口”回内地。  相似文献   

4.
<正>继续支持企业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需要加强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合作,促进两个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支持企业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芯”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芯片制造依赖进口已成为历史。近日,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承担的同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最新进展,成功研发出了“65纳米产品工艺”,并开始批量生产,芯片制造依赖进口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6.
小小芯片,方寸之间,凝聚着现代信息科技的技术结晶,成为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科技水平的象征.而我国的芯片产业虽在最近10年里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庞大但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中国企业在国内的芯片市场仅占10%的市场份额,每年进口额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的事实令人心忧.  相似文献   

7.
中国IC产业亟待政策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蒙 《金卡工程》2005,9(10):24-25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545.3亿元,比2003年大幅增长55.2%,成为全球集戍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国内集成电路业所能够满足的国内市场需求还不足20%。2004年,中国市场已经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1%,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3.7%。  相似文献   

8.
"芯片强国"梦圆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周期性衰退之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全线飘红,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制造”又使中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火车头”,中国正在从一个芯片“消费大国”变为“生产大国”,2010年有希望迈入“芯片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9.
2007~2008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实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又一个高峰期。2007年,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的节奏明显加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海外挂牌,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趋势日渐强劲。在海外交易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不少国内人士忧心忡忡,担心越来越多的本地优秀企业“流失”到海外,对本土市场发展壮大不利  相似文献   

10.
前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渐强硬之际,精明的地产商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内地地产商在海外的不动产投资总体上仍呈现零散化、个案化的特征,但“走出去”的趋势日益明显。世邦魏理仕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服务副董事长陈希说:“中国地产军团投资境外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肯定还会有更多开发商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链接:“地下保单” 按照保监会的界定:非法境外保单俗称“地下保单”,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境外(主要是港澳)保险公司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内地向内地居民销售的保单;境外地区的保险公司派推销人员到内地销售保单,内地人员实施为境外保险公司销售保单的行为;境外地区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到内地实施向内地居民宣传、介绍境外保险公司的产品,教唆内地居民到境外签投保单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林伟 《理财》2024,(1):60-62
<正>“两票制”要求出现于2014年部分省份的综合医改试点,2017年随着《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发布,政策执行从早年的局部地区试点推广到全国。该政策要求药品从生产企业到终端市场,中间只能开具两次发票,第一票是生产企业(或境外生产企业国内进口总代)开具给流通领域配送商,第二票由配送商开具给医疗机构。政策的初衷主要着眼于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多次流转中药价的虚高问题,但医药行业的沉疴并非一份文件就能根除,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辅忠 《深交所》2010,(2):16-19
2009年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率先恢复令世界瞩目。在全球IPO市场上,“中国概念”延续了近年来的热度,2009年共有191家内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达620亿美元,占全球IPO的半壁江山,其中境外首发融资300亿美元。境外权威媒体不约而同地称,2009年全球IPO市场主打“中国概念”。  相似文献   

14.
罗小鹏 《浙江金融》2001,(12):33-33
中国石化增发28亿A股标志着国内的境外上市公司内地筹集资金的开始,同时联想到B股市场已对内地投资者开放,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内地会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最近透露:中国证监会正考虑让香港红筹股及蓝酬股以中国预托证券(CHINA DEPOSITARY RECEIPT)形式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15.
到底是选择国内资本市场,还是扬帆出海?当一家企业已经决定上市,上市地点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选择。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终于在疲倦之后再现活力,中国内地企业也由此活跃于各个资本市场。据统计,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129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32.95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融资720.5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但与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矛盾的是资源类产品的日益短缺,因此,境内企业必须“走出去”发展,到境外去开发资源,以缓解国内市场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吉林省资源类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已涉及到木材、钢铁、稀有金属、农业开发等行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吉林省境外投资的最大亮点。但作为全新的投资模式,“走出去”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吉林省境外投资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怀疑论者曾希望所有人都相信,到此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应该已经崩盘了。那些没听信他们的投资者将为此感到庆幸。2012年港股中收益最大的是中国内地地产股,回报率高达80%,而基准恒生指数年内涨幅仅为25%。  相似文献   

18.
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比例接近80%,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同时兼营国内市场,加工贸易多数为保税加工形式,因此保税区功能的提升对中国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企业在区内不仪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阶段,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转型是市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期的中国市场角度入手.客观的分析“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现状,以及本身存在的客观问题.希望本文所讨论的观点和看法,能对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这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凌峰 《中国外资》2010,(15):42-43
邮轮业素有“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之称”。根据相关权威统计,邮轮经济能以超过1:10的高比例带动多产业发展,同时邮轮母港的经济收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目前,中国入境国际邮轮游客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今年来访的国际邮轮旅客将达到60万人次。随着内地邮轮旅游市场迅速增长,国际邮轮公司纷纷跃跃欲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国虽然没有国有的邮轮船队,但国内各沿海港口城市近年纷纷热衷邮轮经济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