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经济问题》1990,(6):46-49,F003
一、问题的提出 解决粮食生产和需求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政治、经济任务。粮食产需平衡的现状和前景如何,主要粮食品种及各省、市、区的粮食产需情况如何,如何划分类型区才能真实反映粮食产需的特特点和规律并促进产需区域平衡,这些都是国家有关部门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是产量下降,库存减少,逐渐呈现供不应求之势。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才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比上年增产387.5亿公斤,但仍与历史最高水平相差甚远,粮食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7,(5):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2日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告诫我们,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温总理的告诫.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稳固。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4974.5亿公斤,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尽管连续三年取得了粮食增产的成绩,但产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口。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粮食如果出问题,就是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国家继续支持粮食稳定生产,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和严格的粮食进出口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大稳定市场价格的力度。预计2006年我国粮食将继续增产,国内粮食供给增加,粮食消费同步增长,但产需增长均有限,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通过进口平衡国内市场的压力明显减轻。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近期对600种主要消费品2006年上半年市场供求趋势进行的调查显示,82%的意见认为食品供求平衡,比2005年下半年调查结果提高9个百分点;认为价格稳定的意见占81%,比2005年下半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粮食价格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暂时性出现了缺口 ,但利用库存和市场调节 ,基本达到了粮食的产需平衡。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的产需关系在总体上仍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恢复性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是联系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粮食流通是否顺畅不仅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需的顺利衔接,而且直接关系到粮食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即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惊险一跳”。如果粮食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很好地实现其价值,以至粮食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背离其粮食生产成本,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粮食生产的严重萎缩,最终也损害了我国的粮食消费,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有不断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做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也是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出台的《条例》中,这一宗旨得到很好体现。《条例》第一条“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  相似文献   

8.
对德阳市至本世纪末粮食产需趋势的展望王永华1995年四川省德阳市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纪录,播面亩产、人均产量居全省排名第一,是天府之国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但由于需求上升幅度大,特别是猪禽鱼饲料和饮料酒用粮大幅度增加,1995年德阳市粮食产需差口达2.2亿...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将踏上5000亿公斤的台阶,为此,平均每年需增产粮食近100亿公斤。这个任务是极为艰巨的。现在已经到了从根本上考虑和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研究》2008,(4):37-38
最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分会在江西九江召开。2008年夏季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会,其重要信息如下: 一、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一)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5015亿公斤,预计当年产需存在一定缺口。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任正晓(国家粮食局局长):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但同时,我国的粮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长。这12年中有10年不能够实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出现产需缺口,平均年均产需缺口达到198亿斤。这表明在连续12年增产的条件下我国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粮食市场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内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实现了1999年以来夏粮、早稻和秋粮全面增产的3个转折性变化,粮食价格从大幅上涨进入高位运行,并逐渐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 目前,由于国内粮食尚未实现产需平衡,因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增产仍应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工作重点。 由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根本改观,专家呼吁尽快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2004年,人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同期相比的不断攀升,而粮食价格上涨又是造成物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关注价格走势,2005年粮食价格能攀多高?为此,记者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怀勇进行了访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增产一直高于人口增长,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与价格改革,更加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后几年(自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徘徊,但粮食总产量仍有可观的增长。不过这时粮食生产的增长,在耕地面积不断闰少的情况下,主要是依赖于单产的增加,但这方面并不乐观。1977-1984年单产年增幅为71.9%,1984-1990年年均为1.8%,而1990-1996年只有0.7%。粮食生产出现了增长绥慢甚至徘徊的状况。加之经济转轨,物价上涨,加重了粮食生产徘徊的局面。为此,我们应该从粮食生产经济学的角度剖析粮食生产增长与智力徘徊的原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一条可行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我国粮食产量站上11000亿斤新台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将继续增产,并且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增产""超越"已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词。十年间,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000亿斤的新台阶。从2004年粮食恢复增产,到2007年提前达到"十一五"制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的目标;从粮食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粮食产不足需,需要动用国家粮食库存以弥补不足。为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成效,继夏粮和早稻增产之后,中晚稻也获得好收成。目前中晚稻陆续上市,国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收购工作。粮食部门要积极引导和督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发挥好主渠道作用。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然是粮食收购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在中晚稻收购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特别是稻谷主产区的企业,要争取更多地掌握粮源,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主销区要利用今年稻谷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齐鲁粮食》2006,(2):1-1
一是粮食流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令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巾,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将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粮食流通与粮食生产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没有屯产,就没有流通:流通不活,生产也就没了后劲。  相似文献   

19.
一、国内粮食生产趋于稳定,产需矛盾有所缓解2004年,由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之人努力,天帮忙,全国粮食总产达到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根据目前的政策和正常气候条件下预测,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基本维持在4750亿公斤左右,其中稻谷1800亿公斤左右,小麦950亿公斤左右,玉米1350亿公斤左右。从产需状况看,稻谷有100亿公斤左右的缺口,小麦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玉米供大于求。产需缺口在逐渐缩小,矛盾有所缓和。最近四川省政府已下达2005年新增粮食播种面积10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335.6亿公斤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传统粮食生产意识应向现代粮食生产意识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在对待粮食生产的问题上,我国常常习惯于以传统的粮食生产意识作指导,因而在生产中常常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现象。现在我国已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应把建立在传统经济体制上的狭隘的粮食生产意识,转变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粮食生产意识上来,以现代粮食生产意识来指导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   一、传统粮食生产意识的形成及其弊端   我国人口众多,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在过去的年代,曾提出过“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粮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