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颖  王发明  殷鸣 《特区经济》2007,221(6):45-46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拓展了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成果,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与浙江纺织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关联机制。明确了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纺织业集群的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延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切入价值链决定了其分工地位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工资和原料价格上涨,本土企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基于此,改变加工制造一元切入价值链为制造和消费市场两元切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实现加工制造型经济向以知识财产为主的价值创造型经济转变是提升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企业经营网络化和虚拟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活动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区、国家之间形成的OEM、ODM和OBM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价值链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而同时伴随着“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崛起和20世纪后期高科技产业集群区的成功,全球兴起了产业集群热。在全球价值链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比较成本优势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个特定环节的优势,而不同环节的区域分工和优势以特定环节上产业集群形式表现出来。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上,而OEM—ODM—OBM为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方产业集群不仅要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发展,更需要进行供应链整合才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实现集群的升级。浙江纺织产业集群要实现供应链整合,需要深化加工制造环节竞争力,加强与价值链核心企业的战略协作,强化集群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5.
王瑛 《广西经济》2008,(7):30-31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格局开始加快.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以及价值链分工转化.世界各国和区域之间形成以纵向分离和协调为重要特征的全球生产网络。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节点正加速与全球经济的融合.这无疑为欠发达地区嵌入价值创造环节.接受发达地区的知识转移、技术扩散和FDI资助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仍然缺乏专项研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嵌入全球价值链条,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苏州IT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地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链式思维对苏州IT制造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分离和重构.促进了地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政策.已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光电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呈现出集群化趋势。但由于光电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大都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光电企业所控制.如何嵌入光电产业全球价值链.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光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价值链/供应链视角下的集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集群企业通过价值链 /供应链实现的合作是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加剧和专业化分工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从主流集群理论出发 ,提出从价值链 /供应链的角度研究集群的新视角 ,介绍和分析了集群关系型价值链和核心企业型价值链 ,并对集群价值链的本地化和全球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业创新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两个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地方产业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文章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及其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宁渡服装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分析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升级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襄后分别从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外向关联升级、加强集群治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黎峰 《南方经济》2019,38(7):1-15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徐家洪 《特区经济》2008,(5):190-192
文章例举了分工、参与全球价值链、模仿与技术保密、东西部产业集群之间的牵制等变数来说明地区产业集群的治理普遍存在风险。为克服中西部集群发展中的风险变数,提出要限制中西部地区过度的人力资源东移,培养中西部地区民众的事业心,造就一批地方员工骨干力量,加快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稣  邓俊荣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72-74
基于任务划分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OEM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代工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组织间的知识科层形成了“俘获型”的价值链治理。全球投资贸易一体化条件下,知识、信息在全球价值链上流动加速,逐渐代替资本与劳动成为价值增值的关键要素,所以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因素是形成与价值链治理者基于市场交换或知识共同体的知识互动关系,形成均衡型的价值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下传统产业集群“两难困境”的形成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莎莉  张纯 《改革与战略》2012,28(8):99-102
通过低端道路切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在规模制造能力上迅速建立了优势,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代工平台。然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权利不均衡性,使中国传统产业集群陷入竞次发展、低水平创新的两难困境。要突破两难困境的束缚,必须转换发展路径,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文章从国内市场、基于创意资本嵌入的集群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学军 《特区经济》2006,(12):154-15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中间产品的分工,许多行业部门之间的专业化转向产业内分工(intra一industryspecialization),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在跨国生产经营中,价值链各环节的跨国分布衔接形成行业内、企业内的国际分工,因此我们认为从“价值链”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或许更合适,本文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来探悉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国内区域间融合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国内区域流入型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明显溢出效应,且后向溢出更显著。东部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红利,中西部则更多通过国内流入型融合获得升级红利。且区域竞争优势与主导分工环节越契合越有益于产业升级。分行业看,高技术类型对于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更显著。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国内区域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梯队产业带动系数的区域产业升级扶助路径,对四大板块协同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作出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董素芹 《特区经济》2010,(12):302-30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新区创新模式都有深入论述,主要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链生态化及产业链之间的合作竞争;产业链转变,建立以产业链衔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从产业集群到集群创新;创新网络构建;全球价值链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各创新发展模式综述基础上笔者试图探讨各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藉此确定创新网络边界。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模式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及网络边界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双重挤压。本文在选取2007-2013年美、德、法等10个国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基础上,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从总量、增速、需求、技术四个因子测算各个国家光伏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光伏产业链竞争力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链竞争力不均衡,中游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