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年终岁尾,一边是对年终奖“望眼欲穿”的员工,一边是为绩效不佳“踌躇不安”的老板,人力资源经理们如何承上启下,有效实施与推进一一年终绩效的考核,年终奖金的分配,优秀员工的评比,“预跳”员工的安抚……本期专题特邀几位业内同行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看他们是如何成竹在胸、左右逢源、顺利完成年底大收官。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和企业家是不同的。如果说创业者最核心的特质是“创造”.那么企业家最核心的特质则是“维持”:创业者创造创业机会、确定创业策略、寻找创业资源、领导创业企业.“白手起家”地将一个思维里的商业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企业家管理着有既定市场和经验、有稳定现金流入的企业.以保证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和现有资源的收益最大化:如果说创业者的行动起点是“机会”,那么企业家的行动起点是“资源”,创业者由环境中存在的机会所驱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商家纷纷叹息:“经济低迷,生意难做!”。但也有不少老总们不以为然:“生意难做,在乎人做”。的确,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商机无限,看你怎么去寻找开启市场的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当老板很轻松,因为可以支配员工们执行具体事情。也有的人说当老板很累,因为需要考虑员工们所不考虑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这些“轻松”与“累”都是一定同时存在的,就像一张树叶的两面一样。但是,为什么有的老板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年中很多时间都在“不务正业”地专注自己的各种爱好?而有的老板既比员工早到办公室又比员工晚离开办公室,甚至连双休日时间都在为公司忙活,一年到头自己累得像头牛也只是勉强让公司活了下来而已。在我看来,后者根本就不是当老板,因为这些老板都没有当好自己的角色,他们只是在给员工打工而已。  相似文献   

5.
贾铭 《民营科技》2005,(5):32-34
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最具刺激性、最显竞争性的职业之一,但是想当大老板.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因为大老板具有一般人缺乏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马千里 《人力资源》2007,(9S):34-35
老板的迷惑 人才是从哪里来的呢?就大多数企业而言,主要依靠外部招聘。而且。一个企业在刚刚起步时,都是创始人(老板)亲自出马,到处游说,精挑细选,物色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然后极力进行鼓动。描绘出美好的远景和蓝图。来吸引他加入自己的企业。那时候老板们很明白——没有合适的人才是做不成事业的,所以。创业早期的老板们最重要的工作往往就是“招聘”。  相似文献   

7.
贾铭 《中国就业》2006,(3):60-60
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最具刺激性、最显竞争性的职业之一。但是想当大老板,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因为大老板具有一般人缺乏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名员工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跳槽十多次,平均算下来,在 每家单位工作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抛开企业的好坏不谈,这位员工自 身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我们暂且把这样的员工称为“问 题”员工。 “问题”员工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知名或不知名的十多家公司的同 时,也就遭遇了十多个好坏不等的大小老板。在问题员工的眼里,是怎 样看老板的好坏,这对于老板们来说,其实,也不失为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笔者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篇希望能帮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IT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开玩笑说,谁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其实,盖茨在告诫我们:能否留住核心员工,是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正因如此,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当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最大化,甚至阻碍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公有制企业的创业企业家们被强行“卖出”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早矜 《中外管理》2007,(9):72-74
执着地创业成功后,“80后”创业者们能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企业,成长为企业家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黄蜂与蚂蚁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而且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14.
黄学书 《企业研究》2000,(11):54-55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有些方法在不经意间被人经常采用,但对它们都缺乏比较专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关于如何发“红包”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类。 诚然,在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中,老板依据自己对员工业绩的判断,发放“红包”,对员工进行分别的奖励,可以激发他们更高的斗志,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但另一方面,如果老板的做法欠佳,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员工之间猜疑攀比,企业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那么,该如何发好“红包”呢? 要以“红包”换“公平”对多年管理实践的研究表明,领导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下…  相似文献   

15.
“筑巢引凤”与“筑巢留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届大学生是企业新员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今,中小企业到岗才几个月的大学生纷纷“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也产生了不小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极不守诚信”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能把责任单方面地推给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子荷 《中外管理》2007,(9):108-109
随着“80”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经理人们不得不迎战一个新主题:如何管理“80后”员工。 事实上,仅就“80”的“个人主义”这一点,主管就已经伤透了脑筋,其过分自我使得主管们陷入了管理难、合作难、沟通难、共识难的困境。 面对“可以引导,但无法改变”的“80后”,主管们又该如何管理他们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当老板只是把员工当成一种帮助其赚钱的工具时,员工也就没法儿把自己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很忌讳频繁跳槽的人,只要一看简历,此人待过不少地方就让企业倍加反感,似乎不论理由只要是跳槽频繁的就不被看好,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把跳槽频繁者打人“不安分”的行列。这种被认为是“不可任用”的员工在现实中的确不少,以稳定性胜过能力的用人方法也被许许多多的企业所推崇。  相似文献   

18.
何华真 《中国企业家》2014,(12):132-132
三十年来,笔者有幸与不少一代创业英雄或打工皇帝并肩,发觉有四个时期最值得研究:一,“起”飞(出现瓶颈);二,传“承”(出现困顿);三,“转”形(出现荒乱);四,“合”并(出现难融,无论买或被卖),可统称为企业家的起承转合。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黄金,到处都是美女。”周星驰在电影《功夫》中的经典台词言犹在耳。最近。吴宗宪与周星驰又因为各自的创业投资举动,引起了娱乐界和财经界的关注。吴宗宪凭借翔升电子8月初的上市,成为了第一位上市公司老板的艺人;周星驰因为在旺铺地产上的投资也被冠以“资本小鳄”。面对越来越多的明星走上创业之路,人们不禁追问,娱乐界的光环能否继续照耀在“明星企业家”们的创业路上?能否凭着明星的特殊身份让他们的创业之路比常人平坦很多?明星创业的故事又能给非“明星”企业家带来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案例:陈某是一家制药企业的老总,最近为员工跳槽之事闹得血压升高,时不时还住院治疗。一提起员工辞职或跳槽,他就烦躁不安;“有些是创业初期的老员工,是同患过难的,如今也跳槽。有些是新招聘来的研究生、大学生,干了几年后,翅膀硬了,就要飞了,你就烦不烦?”当然对一家公司来说,走一两个人应该是没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这些辞职的员工都是些骨干员工,或身居要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