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张承地区指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章详细分析了张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合张承地区发展的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按照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用途将其划分为数字生产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生产基础设施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同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上述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曲线关系;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在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两者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之间的“U”型关系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显著,而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以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不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反而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本提出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但基础设施建设要同经济发展相协调,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理顺的关系以及加快西部地狱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付冷冷  宋敏  刘路 《山东经济》2011,(5):141-145
近年来,山东省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特点,明确了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及构成要素,设计了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2009年山东省17地市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地区的各公因子得分和总体得分,对山东省17地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提出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地区问均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央决定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的困难,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青海省和海西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多年来,由于地区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得海西投资环境差、合作门槛高,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面对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借助国家倾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海西地区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海西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建州45年来,海西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得到扩展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底…  相似文献   

6.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基础设施是区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性基础设施系统的核心开口枢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部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皆在为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自然 《中国西部》2023,(4):16-31+2
西部大开发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显著,这其中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功不可没。文章基于我国西部地区8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各城市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的效应有着不同的变化。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指数(infrastruct)的间接效应为负,而直接效应和总的效应均为正,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较为显著。按1990年以后、2000年以后和2010年以后分时段来看,基础设施指数的三个效应有所不同,且西部地区8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正的效应呈递减趋势,而间接效应和总的效应呈递增趋势,属一种“利他”型的外溢效应。基于此,应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核算基础设施的投向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西部城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控制在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合理界定并调整基础设施统计口径基础上,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和生产函数法谨慎测算了基础设施的全套资本存量和资本回报率,并构造199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三个方面分解并检验了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全国生产性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急剧攀升,年均增速达到12.6%。其中,经济基础设施存量持续高于社会基础设施。(2)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且在不同基础设施类型和区域间保持稳健。其中,社会基础设施的资本回报率整体高于经济基础设施,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长期处于低位运行。(3)基于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比不断上升是其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的主因这一判断,进一步证实基础设施投资率及其资本深化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城镇化等因素整体上均显著影响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  相似文献   

9.
张君  李冠群 《中国经贸》2010,(11):82-84
5月11日,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就新形势下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合作机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经验,探讨低碳经济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在明确信息基础设施内涵的基础上,从通信基础、网络基础、用户基础、公共服务基础、科研基础五个方面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利用2005年至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在全国和区域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且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应不明显。政府应继续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信息设施建设差距,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理论构建厂商出口决策模型,利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要素市场扭曲角度分析交通设施影响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倾向和出口数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入国内市场固定成本大于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时,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聚焦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部门企业的抑制作用更突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带动非国有企业的出口。研究结果还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数量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企业更大。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试图揭示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阐述我国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对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区域差异状况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状况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环杭州湾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和先行。虽然在过去几年中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与长江三角洲北翼、珠江三角洲相比以及与区域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比,环杭州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环杭州湾地区,目前水资源短缺、电力短缺、交通拥  相似文献   

14.
医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分析了医疗基础设施影响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1980~2014年京津冀三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医疗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扩大投资范围,改善投资结构,进而更好地发挥医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础建设是涉及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它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一个地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1997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央政府才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此后,虽然基础设施总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短暂的实现了低水平的供需平衡,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基础建设还是相当滞后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国家公用资本对越来越多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资金上表现出严重短缺。因此,很多地区、部门开始采用BT模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但BT模式作为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投资建设模式,在操作运行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然而,在中部地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成本高居不下、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中部崛起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绩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为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喜海  赵家田 《发展》2000,(5):38-38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建设,适当超前。  相似文献   

19.
杨盛琴  罗爽 《特区经济》2012,(6):165-167
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量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增加额的协整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而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这种促进作用中,基建性的实物投资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会优于货币性的财政补贴支出。基于该分析结果,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现状和农村地区政府部门的运作特点,对我国政府如何更加优化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有助于我国农村基础设计建设投资政策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是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作用,工业化演进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并为基础设施不断增长和日臻完善提供现代化技术、原材料及市场需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