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荥土地抛荒触目惊心茳传统的中国农民是靠土地生存的,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手段,更是农民财富和社会身份的象征。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人多地少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但目前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严重。安徽省六安市土地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该市现有土地666.4万亩,去年非季节性的抛荒26.7万亩,抛荒率达4%之多;而前不久的调查发现在舒城县柏林、百神庙、桃溪乡镇地区抛荒面积分别为537亩、478亩、402亩,抛荒率分别达8.58%、11.24%和10.31%。据了解,当地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抛荒面积狂增。该省的池州市土地抛荒面积3.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2.
当前,海门市三星镇80%以上农民离土、离乡从事绣品生产、销售等农外产业。他们承包的土地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有偿流转,向种田能手和承包大户集中,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既解决了这部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增加了他们土地流转收益。近两年,全镇向承包大户流转的土地面积达4200亩,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近72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30元。抓好土地发包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上世纪9。年代初期,许多农民放弃耕种的责任田,热心于搞家庭绣品经营,出现了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三星镇党委政府及时研究对策,通过与农民平等协商…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一种意在解决土地抛荒的新型“土地运动”———土地流转———在这种背景下顺应而生,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4.
一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土地抛荒现象毫无疑问,农民弃耕抛荒土地,给我们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出了一道难题,而且短时期内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说它难解决,主要有3点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水平近期内难有大幅度提高,加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传统农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农业作为弱质低效产业的现状将继续维持,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会很快增强。二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夹击,要实现高效益,缺乏有力的保障,而外出打工风险较小、收入较高,农民外出打工现象普遍。三是大多数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既害怕失…  相似文献   

5.
弃耕抛荒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村弃耕抛荒现象,有继续蔓延的趋势。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制止抛荒的主要措施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提倡土地规模经营。强化政策体系确保农民种田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弃田抛荒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抛荒,而且抛荒土地面积在逐渐增多,抛荒的地域也在扩大。基层干部为此感到担忧,担心农村税费的流失,担心农民无法生存,影响社会稳定。基层干部尽力抑制抛荒,但是成效不大。这是为什么呢?农村土地为什么会抛荒对土地抛荒,大家感到不理解。为什么改革初期,农民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形势下土地流转多种形式的探讨,提出土地季节性流转定义,并对其在减少耕地抛荒、增加粮食产出、节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其实践中暴露出的农民观念不足、流转信息不全、资金缺乏、合同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政府的政策扶持,组建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技术和加大宣传等措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江西省景德镇市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加上各乡镇、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基础千差万别,导致土地流转工作发展不平衡、操作不规范,有的甚至背离政策,与民争利,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一)农民恋土,对土地依依不舍,不易流转。当前,尽管有很多农民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对土地的眷念还是很深,故此造成宁愿荒地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季节性的抛荒约…  相似文献   

9.
1978年~2010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的产值、成本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但农民种粮的收益却表现的不太明显。本文利用稻谷、小麦、玉米及三粮整体在1978年~2010年的可比成本收益数据,测算农民种粮收益对各种成本要素的敏感度,评价各种成本因素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从敏感度角度看,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自营地折租>流转地租金,种子费、化肥费、租赁作业费、农药费的敏感度也较大。土地成本对提高种粮收益的作用较小,物质与服务费用是推动种粮收益提高的主要因素,其中,种子费、化肥费、租赁作业费、农药费起到关键作用,人工成本对种粮收益影响较大,特别是家庭用工大于雇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地抛荒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土地抛荒现象在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从闽西北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情况看,土地抛荒面积在 15%左右,个别乡村甚至超过 20%。土地抛荒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同时还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原因分析 (一)粮价持续低迷。 9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下滑,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目前,粮食生产的日报酬仅 8元左右。由于经济效益下降,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种粮的市场风险,更多地从实现就业和解决温饱角度来安排粮食生产,土地的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劳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管理不力等原因,安徽省巢湖市农村承包土地抛荒现象日趋加剧。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农村常年抛荒土地面积为 24.5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6.1%,其中,抛荒两年以上为 19.2万亩,零星抛荒 17.1万亩,连片抛荒 7.4万亩,且土地抛荒仍呈增长趋势。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   一是自然条件差、易旱易涝地方抛荒多。全市抛荒土地中,低洼地和丘岗地分别为 10.7、 7.3万亩,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意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民对取消粮食合同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的政策三种反应的主要理由和原因。针对农民的反应和意愿,提出五点建议: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宣传和切实履行政府的保护措施;完善粮食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严格控制土地的用途,严禁土地抛荒;发展土地有偿流转,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收益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现状,以小麦、玉米为例探究了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收益,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粮食作物生产仍表现为成本高,收益低,农民播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面临形势严峻,但陕西省粮食生产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该文还提出了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成本收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最近 ,安徽省巢湖市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就目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耕地抛荒问题 ,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查的情况 ,现对土地抛荒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一、土地抛荒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 ,巢湖市市目前农村土地抛荒面积约为 2 4万亩 ,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6 % ,其中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分别为 13万亩和 11万亩 ,分别占抛荒面积的 5 4%和 46 %。土地抛荒面积与 199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77% ,且仍呈增长趋势。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 :(一 )自然条件差易旱易涝地方抛荒多 岗区水利条件较差 ,灌溉成本高 ,圩区的低洼…  相似文献   

15.
笔多次途经107国道,注意到国道两旁大大小小有很多闲置抛荒的土地,简直是随处可见。跟人们一般概念中那种原本为农用、现已被荒芜了的抛荒地不一样,这些土地荒芜之前已是非农用土地,在此称之为“另一种抛荒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浅谈解决农村弃耕抛荒的对策范增泉,杨坚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较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就业门路不断增加,出现了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愈趋下降,多数农民要求减少承包土地,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种商品粮田,甚至不要种口粮田...  相似文献   

17.
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必须防止各种名目的强迫、诱逼、哄骗、施压等手段迫使农民流转土地的行为。流转土地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防止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而导致农村土地抛荒、荒芜,而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不能为了规模化而规模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骆楼村一打工回乡农民找到村委会,要求租种200亩抛荒地。在村土地流转协会的帮助下,该农民如愿以偿。类似骆楼村土地流转协会这样的中介服务组织,枣阳市目前已有300多家。它们成了当地土地流转不可或缺的“红娘”。目前,土地流转协会由村主任担任会长,村委会委员、种田能手、村民议事会成员和“市场信息灵通人士”任会员。土地流转协会具体负责抛荒地的摸底登记、地价评估,对外联系引进人才,规范转包、转让、出租行为。经土地流转协会推介,仅姚岗办事处土地流转面积就达1.1万亩,流转率近15%。枣阳市…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农民承包地抛荒问题,安徽省寿县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方面摸索出一些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一是农户之间互相委托代耕或转包。现在大多数弃耕户不愿种田,但又怕失去土地。针对这种心理,各级干部加大宣传力度,讲清政策,特别是讲清对抛荒2年以上的耕地,村民  相似文献   

20.
土地确权登记是充分保护农民权益、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农地经营权市场化交易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梳理学术界有关新一轮农地确权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其理论依据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确权与农地抛荒的逻辑关系。在确权的不同阶段,确权政策使农地抛荒减少的影响存在差异:在确权实施阶段,确权引致的产权不稳定诱发农户对抛荒农地复耕;而在确权过后,随着产权排他性增强,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下降,农户会权衡收益对农地使用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基于来自四川、河南和山西3省645个农户的系统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显著减少了农户的农地抛荒行为。但是,农户减少农地抛荒主要是通过增加对自有农地的耕作,而非通过农地流转实现,表现出暂时性复耕的特征。必须将农地确权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地市场发育、规范农地使用立法以及提高群众认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