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电子警察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保证道路畅通.文章介绍了电子警察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分析了应用视频图像特征检测技术和进行车辆信息检测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车辆信息采集精度的相关方法,对电子警察系统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ISO9000标准在规范车辆检测站的内部质量管理,提高检测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车辆检测"准确、快速、高效"的社会需求方面的应用。该标准在我检测站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曾妮  陈彬  赵朝星 《价值工程》2023,(19):160-162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监造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基于车辆监造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轨道交通车辆监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及内容,研究了轨道交通车辆监造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通过系统应用,为各轨道交通车辆监造管理及作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监造作业全过程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强化机车车辆源头质量管控。  相似文献   

4.
任丹梅  王晖 《价值工程》2023,(25):103-105
车辆目标检测的实时性和精度是判断检测算法是否满足检测需求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提高车辆目标检测算法的难点。本文从深度学习入手,改进YOLOv5算法,在网络模型中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损失函数、引入SAConv模块,达到提高车辆目标检测实时性和精度的目的。最后,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网络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提升,训练速度提升20%,模型精度提升2.2%。  相似文献   

5.
GPS车辆自动化调度系统是一种增强当代汽车综合效益的新兴科技,合理的规划以及有效的应用是提高GPS生产技术管理的根本保证,也是车辆厂内安全生产质量的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GPS车辆自动化调度系统及生产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强完善机动车检测站检测监控系统,对检测联网系统进一步完善,达到数据传输和监控实时性高标准。运用高科技手段为机动车检测站提供先进监管系统,完善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机动车检测站监控系统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沃尔玛现在在美国12个配送中心采用了新泽西I.D.Systems的RFID系统追踪吊车和其他车辆,通过这套系统的采用沃尔玛提高了配送中心的生产力和车辆使用率。该车辆管理系统还用于美国邮政服务。  相似文献   

8.
周冰  吴丽娜 《科技与企业》2011,(10):167-167
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大型车辆结构日益复杂,给车辆故障检测诊断增加了难度,提高大型车辆快速抢修技术水平,掌握现代大型车辆维修技能,势在必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特种车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与软件开发和应用效果。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实现了特种车辆的场内外安全信息管理的统一,达到了特种车辆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何恒昌  刘丙午 《物流技术》2009,28(8):101-102,129
车辆维修物流是汽车售后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RFID技术引入到车辆维修物流中有助于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率.针对RFID在车辆维修物流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维修物流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RFID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中的优势,然后从身份识别、门禁管理、产品防伪、汽车防盗等方面列举了RFID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健 《价值工程》2013,(35):215-216
本文首先对地理信息和卫星定位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车辆运行的监控系统和网络拓扑及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方案设计,研究了地理信息的地图匹配,解决了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详细分析了车辆安全管控系统的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用户远程查询以及信息共享的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WebGI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分析了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研究了其关键组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利用JAVA开发语言和MapXtreme平台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对物流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使用户可以直接在Internet环境下完成物流车辆信息的查询.  相似文献   

14.
贾顺平  彭宏勤  尹相勇 《物流技术》2007,26(10):111-113,130
论述了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分析了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网络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货物配送流程和车辆调度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宿建乐 《价值工程》2013,(33):182-183
目前的交通现状,使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交通拥挤、事故频发、尾气过度排放、能源供给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障碍。智能交通方案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场信息化革命,动态最优路径规划策略作为智能交通出行者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问题,非常有必要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建立单车辆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基于周期的自主车辆规划算法,有效的避免拥挤的交通路段,使车辆出行代价降低,提高了车辆路径规划的实时效果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创造了巨大的产值。本文通过对国内机动车标准信息管理系统现状的分析,就机动车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必要性,结合实践对如何建立该系统,其主要功能及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济南市天桥区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系统进行了实际的调研,其中包括垃圾产生点、回收站信息、车辆信息及处理厂信息,并对天桥区现有的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叶 《价值工程》2012,31(30):184-185
托盘是提高物流效率、保证运输安全的载具,建立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能显著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平台由一个线上公共信息平台和一组线下服务站业务系统组成。文章首先对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服务模式及业务流程,进而研究平台的功能架构和系统架构。为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董翔英  任聪  蔡志强 《物流技术》2012,(13):414-416,443
系统易用性是影响系统军事效益的重要因素,是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分析了易用性、功能性以及用户界面关系,采用信息状态转移距离即信息距离理论,研究系统等概率选择和信息状态串联结构时,单路径单目标和单路径多目标组合的易用性信息距离直接测度方法。以车辆器材仓库管理系统的实例,测算系统主路径信息距离和系统平均信息距离等参数,并给出系统易用性评估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vision of the Semantic Web is to build a global Web of machine-readable data to be consumed by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As the first step to make this vision come true, the initiative of linked open data has fostered many novel applica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data accessibility in the public Web. Comparably,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is so different from the public Web that most potentially usable business information originates in an unstructured form (typically in free text), which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adoption of semantic technologies i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that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in a company is highly specific and centred around a set of commonly used concept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ilot study to migrate the concept of linked data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 domain-specific application, i.e. the vehicle repair support system. The set of commonly used concepts, including the part name of a car and the phenomenon term on the car repairing, are employed to build the linkage between data and documents distributed among different sources, leading to the fusion of documents and data across source boundaries. Then, we describe the approaches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to consume these linkages for value creation for companies. The experiments on two real-world data 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es outperform the best baseline 6.3–10.8% and 6.4–11.1% in terms of top five and top 10 precisions, respectively. We believe that our pilot study can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semantic applications in an enterpris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