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2.
FDI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倩 《北方经济》2007,(12):22-23
区域聚集度是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域分布情况的一种测度指标.不同FDI的区域聚集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笔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聚集度的相关指标进行具体计算,进而发现FDI的区域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逐渐展现出其开放性的特点,其对FD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级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对我国FDI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地区与FDI呈显著正向关系、产业城镇化水平在东、中、西地区对FDI均呈现明显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数量和分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研究有利于从城镇化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外商引资政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缩小FDI区域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各区域2004年和2008年8个制度因素指标的实证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变迁呈梯度递减趋势,西部地区制度变迁严重滞后;对我国各地区8个制度因素2001—2003年当期、滞后一期、滞后二期24个因子与FDI引进关系进行的计量经济检验表明,FDI在我国三大区域的聚集与制度因素呈显著的相关性;利用1984—2008年数据对制度因素与FDI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制度变迁与FDI的引进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各地区在FDI的引进中要重视制度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应主动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善吸引FDI流入,进而以FDI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制度演进,最终形成制度变迁和FDI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以此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引进FDI存在两个显著的现象,一是FDI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FDI引起的经济集聚现象明显.文章在一个三阶段技术转移和产品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FDI的区位选择以及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考虑到技术转移成本.FDI倾向于进入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以及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的地区.此外,如果某地区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则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将受到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现象很难在这些地方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了3×2×2空间均衡模型,提出了理论假说:劳动力流动以及FDI向沿海的流动加剧中国非农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通过使用中国2005年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和FDI对非农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与FDI相比较,劳动力流动对非农产业的集聚影响更为明显。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和FDI并没有能够形成新经济地理中所述的"循环累积",但人口密度、市场潜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对非农产业的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集聚分布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普遍适用且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集聚强度指标,并对我国地区的28个制造业1994年的860组和2004年800组样本进行了计算和检验.笔者发现地区制造业和FDI集聚强度在提高,2004年制造业集聚度与FDI集聚度的相关性已具有显著性,制造业对FDI需求弹性在增大,制造业对FDI的依赖性在增强进而,进一步发现,地区制造集聚强度的显著性极不平衡,集聚类型也有较大差异,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大部地区,还是原发型低端集聚,而东部则是FDI依赖型高端集聚.两极分化的地区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努力调节FDI地区分布,有效促进中西部制造业向高端集聚,才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巩前胜  仲伟周 《改革》2012,(5):83-87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FDI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市的生态效率稳步提升并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集聚区集中在皖江城市带;考虑空间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EKC的"U"型特征,人均GDP对本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也呈现出"U"型特征;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正,而环保意识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负,对外开放度和研发投入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为负。因此,各市应发挥皖江城市带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引导外资进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尊重各市生态效率的差异,考虑空间单元的交互效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外资,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0.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0年北京市乡镇单元人口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呈现从中心城区集聚向外围区域疏散的趋势;②人口空间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有向六环内集聚的趋势,人口重心变化较小;③人口分布呈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二环内区域由高值聚集演变为低高值集聚;④人口增长空间格局与北京功能区定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林基 《特区经济》2014,(10):108-111
文章从总量特征、来源地特征、区位分布特征和产业流向特征等四个角度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FDI在数量和规模上仍保持增长趋势,但整体上增长速度放缓;日本、新加坡、韩国、欧洲、美国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是我国大陆主要的FDI来源地,其中,香港一直是我国大陆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我国FDI的区位分布不均衡,在区位格局上呈现显著的东中西梯度结构特征;从FDI的产业分布来看,尽管近几年流入工业行业的FDI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工业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仍是FDI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高越 《改革与战略》2009,25(10):94-97
中国国内各地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会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影响。文章使用1991年至2007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以及东部地区吸收的FDI是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产生“挤入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吸收FDI有“挤入效应”,而对西部省(区)没有“挤入效应”;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产生“挤入效应”有一个“门槛”,在越过“门槛”之后,中部省份的生产者服务越发达,则“挤入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文中采用单位货运量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单位货物周转量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来描述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研究发现,FDI有利于提高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FDI对其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也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物流主要运输方式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物流从业人员的相对工资水平,东部FDI对物流从业人员工资的正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re-examine the regional determinants of FDI in China using both total FDI flows, and FDI flows disaggregated by entry mode. Building on both the FDI location and entry mode choice literatures, we argue for the existence of mode-specific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test for their existence. We first specify and estimate a location model of aggregate FDI flows to Chinese regions. Using the aggregate model as a benchmark, we then estimate separate equations for each of three different entry modes (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equity joint ventures and cooperative joint venture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aggregat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specific location advantages do exist, at least within China, but they are limited to a small number of factors. In particular, we identify the accumulated stock of FDI as being more likely to attract high control modes of entry, while existing policies to attract FDI are more likely to attract lower control modes of entry.  相似文献   

15.
蒋伟 《世界经济研究》2012,(1):75-80,89
目前大多数关于中国FDI区位决定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上,考虑FDI的类型并从空间效应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在"第三方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07年间中国31个省区FDI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流入中国的FDI以复合垂直型为主导,"第三方效应"显著影响了FDI的地区分布,一个省区所吸引的FDI会受到周边省区FDI流入以及其他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都有利于吸引FDI,高工资、低市场化程度和过多政府干预对FDI的进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所尝试的人力资本变量与FDI流入之间没有发现统计上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China has become the top FDI destination among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mained host to the world's largest sha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ceipts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in 2001. Given the impressiv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DI influx into China, the two globalized delta economies (GDEs), Pearl River Delta (PRD)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have continued to out-perform all other regions in China in terms of FDI absorption and growth. The role that inward FDI plays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act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conomic growth would be affected are investigated by panel data estimations of the GDEs at the city level since China's economic opening and reform. This research shows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some recent findings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at FDI exerted spillover effects and affected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of the recipients. While TFP was found to be increasing overtime in the GDEs cities and facilitated economic growth in both PRD/YRD regions, major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R&D and human capital other than FDI also played critical roles in TFP enhancement and regional growth. The endogeneity of TFP and the simultaneous relations of FDI in affecting TFP and output growth are also addressed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17.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esearch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spawned an increasingly large literature. Whilst regional cleavages with respect to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re acknowledge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FDI in China has been limited. Furthermor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home country FDI in China has thus far been neglected due to difficulties in accessing the appropriate data.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by us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that purpose, a dataset is created from the Toyo Keizai directory on the overseas activities of Japanese compan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rtiary education, inland waterways, as well as coastal location ar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invest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数据,研究引发FDI对能源效率地区内和地区间的溢出效应在相关制度性因素下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转型中的各区域FDI对能源效率的溢出效果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水平及对外开放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引致下的地区间FDI空间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具有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地区间溢出相比于地区内溢出而言更倾向于阻碍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且地区间溢出比地区内溢出发挥积极作用所要求的相应门槛更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方面构建基于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双重空间因素作用下,政府支持对本地创新质量和其他区域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又以经济距离的作用更强;金融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本地创新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了其他区域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