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产力研究》2005,(9):I0006-I0006
第三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将于2005年11月8日-9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等单位协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泽尔腾教授、莫里斯教授以及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大学的公司治理知名专家,国内学界专家、企业家、知名商学院院长共300余人将出席本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06,(3):15-15
3月10日,由北京WTO事务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2006年中国企业国际品牌打造研讨会——国际规则与社会责任”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中心举行。北京WTO事务中心副主任钟青博士、首席专家程大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领导和教师以及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陈闽  洛福.   《经济导刊》1998,(1):22-27
风险资本在新技术公司发展初期的作用——波特技术公司成长案例研究陈闽(美国雷鸟国际研究生院教授、美国泰利福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罗伯特·洛福林(美国投资分析专家一、前言风险资本对于中国的许多企业家来说,也许还是一个较新的名词。顾名思义,风险资本是将资金投...  相似文献   

4.
2004年夏季产业组织与战略管理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6月14-15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 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南加州大学谭国富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方博亮教授组织。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主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20余位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就产业组织理论、实证和应用以及中国转型经济下的企业和政府行为等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宗河 《经济世界》1997,(8):55-55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素质。国外对企业家有三条基本要求: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中国的企业家还要再加一条:有社会责任感。历史学家李学勤说:“英国当代的落后,在于企业家轻视知识,美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的力量,也就是知识的力量。 厉以宁教授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不充分、不完备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因而要求具有特殊的“耐旱、耐涝、耐盐碱”的品格。这是市场经济充分发达、法律法规比较完备条件下的外国企业家所没有的问题。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中国的企业家特别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需要了解历史,以养成一种对社会负有的特别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莫顿·H·米勒,美国金融经济学家,中业干哈佛大学,曾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美国余融协会会长,现任美同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他长期从事金融问题研究,并因创立公司金融理论而荣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6年7月,米勒先生来广州参加“广州金融与企业改革研讨会”,并获聘担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团顾问,会议期间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7.
美日著名企业家的用人观王兆峰张海燕编者按:企业的生命取决于市场,企业的兴衰在于人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是国际经济战略竞争的焦点。美国、日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面对激烈的竞争,美日企业家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驻华外交高官苏州研讨会日前在苏州举行,来自美、英、法、日、俄、新加坡等23个国家的30多位驻华大使、商务参赞、总领事、商务官员及在苏外商代表与苏州市及有关部门领导就WTO框架下的苏州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王珉出席研讨会并讲话,苏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继《国际市长论坛》专栏开辟5年来,我们先后发表了几十个国家40余位市长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外读者、作者,特别是市长们的广泛关注。应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长的邀请,本刊主编朱关銮亲自率团分别在三个国家举办了“国际城市管理”研讨会。研讨期间,大家深感开放的中国更需让世界的企业了解。为此,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本刊于1996年第6期开辟一个新栏目《外国企业家论花》。本栏目旨在为中国企业家向外国企业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一个窗p。本期所载美国埃克森中国公司总裁史提夫F·戈德曼的文章也许对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5日至7日,中国企业家第四届论坛在冰雪旅游胜地亚布力举行。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如中期公司董事长田源、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而且还权威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等,尤其还有三四位省级领导,如黑龙江省副省长刘海生等。这无疑给本次论坛增添了新的色彩、带来了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里白 《经济师》2008,(12):6-7
自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涉及创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上,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廷惠做了题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发现与创新》的发言,论述了企业家的发现与创新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刊记者听后颇受启发,现将发言要点加以整理,以访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2007,(3):F0003-F0003
由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日本国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江苏省市场经济学会和南师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下旬在宁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教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胡福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王振中教授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共49人,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大西店教授等12名日本经济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26日-27日,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中国养老医疗社会福利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举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教授、美国社会保障学家考特里克夫教授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史星际 《经济师》1998,(12):50-51
美国著名企业家戴维·西尔弗在其《企业家》一书中曾指出,现代美国经济发展是美国当代企业家奋斗的结果,是企业家使经济活跃起来,他们发动了这场竞赛,带来了球、球拍和手套。他热情地评价当代的美国企业家是“美国的新英雄”。乔治·吉尔德电子工业专家和经济学家也指...  相似文献   

15.
高勇 《经济论坛》1997,(6):22-23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素质概述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这样讲过,维持美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有两条:一是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另一则是技术创新。鉴于企业家与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对企业家、技术创新的研究渐巳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有关企业家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缺憾,即技术创新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这一主体性因素而沉迷于理论体系的构造,而企业家理论研究又并不结合企业家参与的创新活动而流于浮泛。因此,迫切需要将企业家活动与技术创新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家的活动来…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家概念评价企业家是有客观标准的。西方管理专家罗伯特·索贝认为“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们想象着以一种新的方式把自己存在的或潜在的因素组合起来,使机会成为现实,他们甘冒风险并竭尽全力去实现这一理想”。霍德盖茨认为“企业家是经营事业的推动者,他们对生产什么产品和销售给谁都有清醒的头脑。这些人始终密切关注收入成本和利润,随时准备捕捉可能到来的每一个有利时机”。我国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则认为企业家是“有战略眼光、敢于创新、有组织能力经营能力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家一般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以事业取得…  相似文献   

17.
他曾被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他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他曾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这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他就是荣毅仁。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毅仁和他的家族以及由他延续并发展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近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企业家和经济企业家共同构成了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政治企业家为经济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制度框架,经济企业家为政治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制度信息并改变了政治企业家所面临的压力环境。通过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反应、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发现等手段,政治企业家和经济企业家对既定制度条件下的外部环境和潜在盈利机会产生影响,引发新的不确定性,导致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要素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在当代甚至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生产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后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第四要素:企业家的才能或组织。他认为企业家是企业这一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的全部负荷。之后,在企业家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活动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认为企业家活动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2008年7月14~18日的五天里,我有幸参加了科斯发起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很多让我感到震撼的人和事,但其中之最要数科斯对中国这么一个他从未谋面的遥远的东方国度所表达出来的深沉、热烈的情怀。无论是在公开的文章、演讲,还是私下的聊天、闲谈,张五常教授以前都曾多次提到,美国经济学家大多对中国非常友善,但没有谁比科斯对中国如此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