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正2015年,地方炼厂期待多年的进口原油使用权与原油进口权破冰放开,随着利津石化、垦利石化等地方炼厂逐渐自主进口原油,地炼原料市场逐渐由吃紧过渡到充裕、由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原料"自由选择度"明显提升。加上自2013年开始的国内海洋石油大批量外放,地方炼厂原料市场更加充裕。近两年国家不断推高燃料油消费税,使以往活跃在地炼原料市场的进口燃料油被无情"踢出"原料圈。部分进口商已将投资眼光转移,或紧跟国家政策变化,想在原油市场分"一杯羹"。地方炼厂原料市场结构的多样化愈加明确。  相似文献   

2.
受国际油价冲击,近年来我国燃料油市场日益萎缩,2008年燃料油产量、净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比均大幅下降。2009年国内燃料油市场将继续萎缩,需求将下降约30%。2008年原油的暴涨暴跌以及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使地方炼厂开工率大幅下滑,全年陷入亏损局面。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消费税新政使得地方炼厂燃料油成本每吨增长830元左右,对地方炼厂产生了巨大冲击。未来地方炼厂将面临产业整合,小炼厂面临被淘汰或被大企业兼并的局面。2008年,船用燃料油市场成为相对稳定的燃料油需求市场,其中保税船供油全年销量达640万吨,同比增长60%,成为2008年油市中的亮点。保税船供中转贸易前景光明,未来可能推出的三种新的贸易模式均与保税相关。中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仍需完善,建议成品油消费税价税分离、价外征收;在理顺成品油价格后,逐步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在高油价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燃料油的贸易品种、市场结构、用户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方小炼厂对直馏燃料油的需求增加,直馏油成为我国进口燃料油的主要品种,从韩国和俄罗斯等国的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山东作为地方炼厂发展较快的省份,在进口燃料油中所占份额增加;传统行业的燃料油消费明显减少,船用燃料油需求因海运业的发展而增长;国内市场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价格经常"倒挂",上海燃料油期货成为重要的价格风险管理手段.上海燃料油期货自2004年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交易日趋活跃,市场运行平稳,期货价格与国内外现货价格形成联动,燃料油的"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同,为我国下一步开展石油期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应总结燃料油期货运作的成功经验,促进现有品种的不断完善和交易的进一步活跃,研究开发液化气等多种期贷品种,完善期贷市场规则,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商品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5.
"油荒"的迷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薇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27-32
2007年9-12月,全国各个省市出现以柴油为主的成品油供应短缺现象.此次"油荒"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柴油收率及柴汽比均有下降,加之部分地方炼厂减产,是此次"油荒"出现的主要原因;占我国柴油消费量一半以上的非车用油消费受阻且价格长期失控,致使此次"油荒"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油荒"的出现是我国柴油供应长期紧张、成品油价格管理长期"畸形"的集中体现,它使我国长期存在的隐性石油市场浮出水面,证明政府对石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强势干预政策已经无法应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必须进行改革."油荒"带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减少燃料油进口、为合格的地方炼厂提供充足的原油,提高其装置能力利用率以补充市场成品油供应;二是运用税收工具而不是政府直接定价调控石油市场和消费;三是要实现石油价格市场化,就必须使现行市场结构逐渐向有限竞争并最终向充分竞争过渡.  相似文献   

6.
受高油价影响,我国正通过大量增加燃煤、水力以及核发电能力来解决供电紧张局面,从而逐渐削弱了对混调燃料油的需求,虽然地方炼厂因成品油两次调价对直馏燃料油需求有所回升,但国内燃料油产量仍然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2013年,我国地方炼厂炼油能力稳步扩张,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8亿吨/年,配套水平也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加氢能力扩张较快。由于获得原油进口权和主营炼厂增供,原料结构大幅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2014年,地方炼厂仍将有千万吨左右的扩能,配套装置的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对地方炼厂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拥有的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产量也将继续增加。在国家弥补税收漏洞、提高技术门槛、放松原料瓶颈等宽严相济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炼厂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  相似文献   

8.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9年回顾及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危机以及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等大背景下,2009年我国燃料油表现消费量同比减少17%,为3395万吨,并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受燃料油消费税提高和炼厂转产沥青等因素的影响,燃料油产量为1857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9%.在地方炼厂大量进货和保税船供油走高拉动下,全年进口燃料油2400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突破70%,创历史新高;保税船供油需求坚挺和"复出口"贸易活跃带动燃料油出口显著增长,全年出口燃料油862万吨,同比增长19%.2009年国际原油上涨带动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大幅上升,下半年国内燃料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受高额消费税等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国内燃料油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终端消费行业仅有船用燃料油需求保持增长,地方炼厂再加工、高耗能行业和电力行业用油都将出现萎缩.预计2010年我国燃料油需求量为3170万~3270万吨,较2009年减少4%~7%.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燃料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燃料油产量逐年减少,需求增加缓慢;电力和化工行业是燃料油的消费主体,沿海省份是主要的消费地区;燃料油进口增长已趋缓。受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燃料油需求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行业和经济发展较快、缺少能源的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及替代能源较为丰富的省份,燃料油的需求将继续减少。从整体上看,“十五”期间我国燃料油产量将增加,但由于炼油行业继续把发展重油深度加工和渣油加工处理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进口原油中的高硫轻质油比例将继续增大,因此燃料油产量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发展需要,并根据目前我国燃料油进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两点建议:(1)改进现行的燃料油进口管理办法并逐步取消进口配额;(2)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地方炼厂常减压能力已达1.6亿吨/年,汽柴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1%。地炼原料以国产原油和进口燃料油为主,汽柴油收率约为50%。经过长期发展,地炼产品在我国成品油、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应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资源之一。随着国家政策对炼油行业的规范和指导,地炼将不断向大型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未来将继续优化调整,竞争能力亦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