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产生的,主要指在商品经济关系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产品表现出的神秘属性,即商品在人们面前表现出的支配生产者命运的属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用来反映一般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一类特定现象的用语。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挖掘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弊端,从中吸取教训,进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发展、保障民生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商》2015,(19)
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并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对于商品拜物教背后秘密的揭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不仅仅对劳动异化作了物质层面上的规定,而且在意识层面对其进行了具体应用,而意识层面上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认清商品的神秘性,消除异化,解放思想,还原人的主体性,从而摆脱商品对人或物对人的绝对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基础理论难题之一.从<资本论>的整体研究思想来看,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对象就是揭示商品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揭示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生产关系借以实现或表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商》2015,(17):133-134
<正>一、引言从内容上看,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阐述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由商品的价值形式所引申出来的货币形式。以商品为起点,逐步进入到货币、资本等概念,完整的论述了整个资本主义过程。由此可见,商品作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提到的"商品"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存在许多分歧,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篇商品为简单商品,在《资本论》的开篇中货币并没有转化为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变得更加深刻且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形式.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宏观层面上人的异化加深,微观层面上许多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同样的异化现象.以马克思本人早期对于人的异化和劳动异化的论述为主,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性的困...  相似文献   

6.
《商》2015,(5)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掩盖的剥削的社会关系,进而批判了拜金主义的危害。在他看来,拜金主义的危害集中表现为颠倒了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金钱化和破坏了人类共有的道德价值。马克思对拜物教批判为我们走出拜金主义的迷雾,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2016,(9)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当代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由于马克思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怀,从而萌生了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现象的批判研究。现如今,我们的生存状况依然依赖于物而存在,这使当代人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物化的泥淖之中,通对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探析,来论证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今,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眼球,拜物教思想随着发展商品经济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中。人们对于拜物教的概念、表现、性质等的认识程度不够,不能够彻底认清商品拜物教思想,人们对于商品的迷恋程度逐步加深。基于此,破除商品拜物教思想迫在眉睫。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察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被物化的事实和根由,即作为工人是劳动力商品,作为资本家是人格化资本,他们之间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外在表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解析了消除人的关系物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批判三大拜物教为前提;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保证.展现其中的人学思想,为我们今天分析资本主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对于指导我们在经济生活中针对拜物教现象采取必要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拜物教的主要内涵,描述了商品拜物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体现以及对此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崔鑫 《现代商贸工业》2022,(11):100-101
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以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为思想基础,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深刻剖析消费异化得出的系统理论,以消费异化理论剖析当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异化问题,着眼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为助推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本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其逻辑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基础,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意识形态";作为资本宗教性质集中表达的资本拜物教,催生财富幻象化,引发资本的自反性并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于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洞察,马克思运用经济哲学的方法,系统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悖谬性质,并深刻地揭示资本世界自我否定和自我瓦解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对于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西方经济学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以商品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对立统一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立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资本运行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由自觉劳动的伟大构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劳动伦理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滋养,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提倡工匠精神、回归劳动价值以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文中用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从本质上分析了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端。本文对"异化劳动"人学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士兵 《商业时代》2011,(29):23-24
我们不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绝对化,应当历史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当代一些特殊的劳动者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出卖劳动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选择不出卖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是《资本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抛弃和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派劳动价值理论中的错误观点,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的成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商品生产的全部历史,全面地解决了商品价值实体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关键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凤一鸣 《财贸研究》1991,2(4):31-37
<正> 198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由农村涌向城市的背景下,经济理论界就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个人所有制”的确切理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里,我想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四种论点:即,“消费资料论”、“私有制论”、“自主劳动论”、“劳动力所有制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不同意前两种论点,支持第三种论点,并以此为基础,把它引伸为最后一种论点。为了便于讨论,先把《资本论》中的那个著名论断引在下面:“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  相似文献   

18.
李军涛 《消费导刊》2010,(6):250-25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19.
吴帆 《中国市场》2014,(24):114-1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中对劳动过程及其在工厂制度中的发展进行前所未有的最渊博而有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之后,研究者对于劳动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一直到"二战"以后,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的大作《劳动与垄断资本》问世。保罗·斯威齐在为这部书写序言时说道:布雷弗曼的著作弥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工人所特有的各种技术变化对工作性质和工人阶级的组成及分化所造成的这种影响探讨不足的缺陷,并且认为只有布雷弗曼这样既有过丰富的工厂工作经验并且熟悉马克思理论的学者才能对此问题作出成功地回答。  相似文献   

20.
郑伟 《中国市场》2011,(35):110-113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但马克思并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是在他的著作中以方法论的形式运用着辩证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代表作。辩证法是贯穿于《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它通过《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这一明线表现了出来。所谓《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是指:以剩余价值概念为核心的,以概念所体现的客观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基础的,表现为一个概念之间不断流变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在《资本论》中具体表现为:前导性概念层、本质概念层、中介概念层、具体概念层之间的层层递进的主体概念之间的横向辩证转化,以及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平均利润这四个概念层次之间的核心概念所形成的纵向辩证转化。这一纵横交错的概念转化体系,使马克思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为根本目的;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在总体上体现为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以概念的不断"流动"为表现形式,体现为一个按照"正—反—合"的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概念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