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国产化妆品 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寅  卞侃 《数据》2008,(11):28-29
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格局非常明朗,中端被合资品牌占领,高端被外资品牌垄断,而国产品牌只能在低端“拼杀”。但凡经济能力允许,人们宁愿去买高档的国外品牌化妆品也不愿去买价格低廉的国产品牌化妆品。国产化妆品有销量,没利润;有品牌,没成长。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中国品牌有何不足?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品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品牌林林总总,但真正具有影响力并且能够存活下来的国产品牌却并不多,目前存在的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国产品牌,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国产的品牌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少,对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如何增强中国中小化妆品企业的品牌实力。  相似文献   

3.
残酷竞争中的星光点点 喜忧参半的本土日化业现状 张建国:日化企业作为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多家曾经盛极一时的本土品牌都被外资收购,比如,大宝被强生收购,丝宝集团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合作,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等等不一而足,本土品牌的发展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那么本土品牌为什么节节败退?在未来的时间里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天我们请到立白集团副总裁彭玉冰博士和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周良文先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12,(11):121-121
作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首款轿车,E系列把目标客户定位在了注重经济使用的消费者,加上吸收了合资品牌的科技、安全、环保理念,或许这款车多少能够改变你对自主品牌的固有看法。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7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跳板,即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就在外资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之际,一些原本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却神奇地消失了.其实,这是外资品牌的品牌遏制战略发挥了作用,这是中资品牌在合资中遭遇的"不幸".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著名的化妆品品牌会易手外资吗?掌舵者杜斌因何选择放手?谁将成为它的新主人? 2007年3月26日,北京,晴空暖阳,柳绿花红,春意盎然的一天。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2号的大院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大宝”)生产车间的工人们仍然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对于传闻已久的“外资收购大宝”消息,工人们早已见惯不怪。但对个人职业前景  相似文献   

7.
上海家化用7年时间打造出了高端品牌已经开始赢利,独霸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多年的外资品牌.现在遇到了一个对手。  相似文献   

8.
常安 《企业文明》2013,(8):14-16
2013年度第二批C—NCAP碰撞测试已于7月12日全部结束,长安睿骋以56.2分的高分与天籁、豪华品牌宝马3系同居三甲,刷新了中国品牌安全碰撞得分纪录,问鼎C—NCAP"中国品牌安全第一车"。在本次参评的9款车型中,长安睿骋的得分力压甲壳虫、迈锐宝、朗逸等进口、合资车型,并将中国品牌与宝马3系的差距压缩到0.3分的微弱之差,这不仅成为中国品牌赶超外资、合资品牌的里程碑事件,也树立起中国品牌中高级轿车的安全新标杆。  相似文献   

9.
声音     
《英才》2007,(8):22-22
在中国乳业前几个大品牌里,除伊利是民族品牌之外,其余都是外资或合资品牌。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达能,正在通过资本杠杆,直接分享着蒙牛和光明的经营利润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中,特别是在合资品牌企业,正在兴起一股新潮流,那就是多代车型同堂销售。一方面提升自身销量,另一方面打压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岌岌可危,但这种"同堂销售"的意图是什么呢?这是否会给国内消费者带来实惠呢?  相似文献   

11.
"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收购了。又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被蚕食,这件事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现在,民族品牌的快速消费品几乎全线失守,如果再不采取手段,国内的饮料行业将会和化妆品那样,成为外资的天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在政策"裸奔"和北京限购的示范效应下,相比于合资和外资品牌,小排量自主品牌在一线城市可谓遭遇了"寒冬。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高达2.49%。  相似文献   

13.
在车展数量大跃进、车展效应递减化的今天,如何展示品牌、实现销量?在合资品牌财大气粗、兵强马壮的展场上,自主品牌如何抗衡、取胜?在车展数量大跃进、车展效应递减化的今天,如何展示品牌、实现销量?在合资品牌财大气粗、兵强马壮的展场上,自主品牌如何抗衡、取胜?在自主品牌价格向低走、销量向下滑的沼泽中,东风风神如何走出泥潭?今年夏末举行的大连国际车展上,东风风神大连欣澜专营店的一些非常规打法,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启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外资品牌大力"围剿"的背景下,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后来者容大生物又将如何突围?在让你漂亮的化妆品行业里,相较而言,广州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大生物)显得有点"稚嫩",尤其是其2008年隆重推出的"金纳斯"品牌,仅仅两年时间,业绩不俗,让业界为之侧目。在该公司董事长韩敏的规划中,前些年主要是在做基础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接下来容大将实现井喷式发展。韩敏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华全国商业联合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合资企业只有300多家,仅占全部化妆品生产企业的14%,然而就是这14%的合资厂家生产的化妆品,却占据了重庆化妆品市场的大半壁河山。那么,国产化妆品的“软肋”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刘宝华 《经营者》2013,(10):118-123
与庞大联手是斯巴鲁国产之外的最好选择;对庞大来说更是利好,他们成为国内首家打破外资垄断或厂商垄断销售公司局面的本土经销商在利星行刚刚被逐出奔驰在华合资销售公司的今天,还有经销商能成为外资品牌在华汽车销售公司的股东?答案是: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601258)。这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让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庞庆华不由得感叹:"这是中国经销商梦寐以求的事情。"话语权不对等、商务政策不公平、定价权一边倒、代理合同一年一签、零配件垄断、重复建网、搭配销售、压库、扣款……汽车行业经销商对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世界》2008,(1):44-45
曾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电熨斗品牌,合资3年后市场份额骤降至20%多。10年前与法国SEB合资的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老邓日前在京开会时,以该厂合资的“惨痛经历”为例,劝告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要轻易让外资控股。  相似文献   

18.
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全方位展开,其激烈程度已连续升级,外资公司通过战略并购、合作、合资、围剿或吞并中国涂料品牌,本土一线涂料品牌之间、中小涂料品牌之间、大品牌的中小品牌之间,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安享往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吴迎秋 《英才》2012,(5):26
媒体上热议吉利沃尔沃"被合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争议的焦点在于沃尔沃汽车的"外资身份"。在政府有关部门看来,认定沃尔沃汽车为外资没错,让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也就没错。"被合资"一事真的无解了吗?日前,我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交流,他认为,可以将沃尔沃汽车看做外资,但从鼓励兼并重组的角度,对于吉利沃尔沃在中国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影响三资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商投资中屡屡出现投资到位率低和设备投资实物掺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合资项目先天不足,外资不愿到帐。一方面某些地区的领导迫于形势影响,既不熟悉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业务及国际市场的情况下而急于吸引外资,结果引进了一些不切本地实际需要的外商投资项目,最终上当受骗,被外商愚弄;另一方面,在"引资热"及"招商热"中,许多地方的决策机关硬性规定下属单位必须引进多少外资,兴办多少三资企业,造成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只得设法攀上"洋亲戚",签上一些合资项目凑数,导致合资项目夭折的居多。二、配套资金筹措艰难,外资迟缓到帐。创办合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外商出资,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