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研究国内外金融结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特性,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业经营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更具有防范系统风险的作用,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管缺失下更容易发生危机.因此,展开金融业竞争、加强法制、在合理监管体制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是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寻找最优金融结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5—2018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属于银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②R&D项目投入与人员数量的增加会促进银行主导的金融业结构发展,而专利数量发展会促进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科技金融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本文通过对科技金融及其发展模式的探讨,并分析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河北省的科技金融应大力发展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风险投资和银行为主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手段运用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肃  康晶 《企业研究》2008,(6):65-66
一、日本、德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 (一)日本政府主导型金融 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指导下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但日本特有的金融发展模式的作用不容忽视,即实行政府主导型金融体系,这是实行赶超式经济发展的后起工业国家中金融体制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中美金融体系存在很大差别,双方在金融合作中存在金融开放不对等、资本市场差距大以及中国美元储备风险过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继续加强中美金融合作,在借鉴美国先进金融制度的同时,可要求美国金融对等开放,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深化中国金融改革,使资本市场能够切实发挥促进产业转型的核心作用。中美金融体系的区别金融体系被划分为以间接融资为特点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直接融资为特点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直接融资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由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变革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推进社会转型加速期城乡和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不同金融结构——以市场为主导型金融结构与以银行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风险分散和公司治理两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就金融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抑制经济波动。当融资方式可以完全替代时,若银行收紧信贷,企业可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信贷总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当直接融资无法完全代替间接融资时,部分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使得外部冲击可以通过银行中介渠道放大对波动的影响。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有利于降低波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存贷款利差扩大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本文运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减少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10.
众筹金融未来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同时新兴金融体系中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对我国金融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养和健康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同时对我国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借鉴国外众筹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众展面临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虽诞生于海外,但其成长壮大却是在国内,其有效促进直接融资、 减少企业和单位融资成本、 有效减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热点.与此同时众筹也开始崭露头角,因其在解决我国的"两难两多"问题中突显出许多优越性,在互联网、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推动下于2014年迎来了众筹元年,自此作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筹金融.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保军 《企业经济》2006,(11):11-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渐成熟,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也由主导作用向引导作用过渡,市场机制在并购中的作用由辅助作用向主导作用转变。因此,我国的企业并购将经历政府主导型并购(1991年之前)、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型并购(1992—2010年)、市场主导型并购(2010年以后)三个阶段。本文对每个阶段的形成机理和动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我国企业并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以颠覆式的速度和方式对传统金融进行了解构和重塑,改变了社会经济增长方式。金融科技通过加速信用资本化进程、提高金融风控能力、降低金融成本等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数据隐私、数据确权、技术垄断、数据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可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等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并购是企业规模扩张的模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购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我国的企业并购模式也遵循了这样的发展规律,但是我国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特征.又决定了我国企业并购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并购多,市场主导型并购少  相似文献   

15.
草山 《企业活力》1997,(2):40-41
借鉴国外企业研制成本主导型产品的做法□草山所谓成本主导型产品,是指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从削减成本入手,降低造价,最终以价廉物美的特点参与市场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不少先进企业,在注重新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开始在增强价格优势上做文章,努...  相似文献   

16.
民间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金融支持功能。信贷配给是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内生基础,民间非正规金融将历经由内生金融向外生金融的演变过程,最终实现从需求主导型的市场引致性内生金融制度到供应主导型的政府强制性外生金融制度的转变。以此为依据,规范我国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是: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的资金募集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建立民间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和业务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戚馨雨 《数据》2023,(1):29-30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的发展,金融科技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IPO对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存在进程缓慢、上市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企业IPO进程的关系,并提出路径建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减少中小企业IPO过程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从而加快中小企业IPO进程。因此,在我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应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加快中小企业IPO进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一国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经历的从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变迁历程,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典型特征:政府主导型、强制变迁性、渐进转型性。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未来,必须引入新的变量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才能达到更为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9.
综观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过程,虽然只有10多年的实践,但它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是在转轨经济的背景下发生的,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政府主导型并购重组的产生机理,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政府主导型并购重组的特征和本质,为政府参与并购重组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而推动政府主导型并购重组向市场主导型模式顺利过度。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企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从企业主体财务的角度看,国企财务在改革中秉承了计划经济时期成本管理的传统,并越来越注重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是国企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做简要回顾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个人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