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泗洪县按照"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纵深推进"的原则,开展农村"三集中"(即土地适度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及农村集中居住区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工作,采取"大园区、多主体"模式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土地集中流转后加以整理,搞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再分别承包给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泗洪农业有序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家庭农场发展特色2011年以来,泗洪县围绕粮食、  相似文献   

2.
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农村“三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推进工业向开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有效之策。同时,推进“三集中”又是一个大课题,是一篇大文章,更是一个历史进程,其任重而遒远。 一、常州农村“三集中”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如皋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策应省委"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继续推动工业、人口、居住‘三集中',以集中布局实现集约发展,以集约发展达到节约效果"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农民聚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吴兴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是湖州市中心城市所在地。自2008年就开始试点"以土地集中流转为前提、人口集中居住为核心、产业集中建设为抓手"的"三集中"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改革成效:"农业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八里店南片辖6个行政村,农户4406户,人口16083人,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面积25平方公里。自2008年试验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一种实施形式.当前,扎实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形式 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点就是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规划建设区,将农民分散居住土地低效利用模式转变为城镇集中居住的土地高效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一、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经验绿色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江苏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的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早一步碰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江苏十分重视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本世纪初,江苏省委提出"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要求,加速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已处于“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新阶段,湖州市坚持“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即优先尊重民意、优先保障民利、优先促进民富,农业资源向现代经营主体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农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功能区集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步暴露出局限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也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笔者经过多年的农村基层实践经验,主张采用"股份制固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即将分散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用股份固定下来,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持有股权,把土地交给"股份化经营组织"经营,"股份化经营组织"连片流转给需求方,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土地规模流转在江苏泗洪县又称为土地集中,是"三个集中(土地集中、入口集中、项目集中)"的重要内容.2011年10月以来,泗洪县全力推进土地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工作纵深推进,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0.
一、支持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历来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首要问题是把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并使土地适当集中。农村信用社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集中生产经营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支持:首先,要支持大部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耕作中转移出来,转变为乡镇企业、个私企业的工人及个体工商户。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发展个私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力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从而大量吸收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变农民…  相似文献   

11.
黄薇 《中国土地》2012,(9):8-11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浙江省嘉善县面临巨大的耕地保护压力,同时作为快速崛起的经济强县,他们又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产业发展。面对保发展、保耕地的两难局面,嘉善县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达到了多层效果:一是扩展土地空间,用置换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的保障;二是保护耕地,通过宅基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集中连片的程度;三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统一享受城镇的社会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中,坚持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突破口,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地引导了农民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改变了小规模、传统的经营方式,推进了以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巩固家庭经营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农民的集中居住、土地的集中使用、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容村貌的改善、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提供了基本要素;同时,农业旅游观光业的生态性、高效性也成为新农村规划原则中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镇江新区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耕地向集体组织集中”的“三集中”思路,以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战略契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转变现有资源适配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繁荣农村"的发展思路和"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的要求,积极推进以"三集中"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增长12.3%,被评为2008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  相似文献   

16.
为农民办实事的日本农协(续)艾云航三、农协为农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日本农业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和分散经营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取得较大发展,是与农协提供的各种服务分不开的。通过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生产的农户同城...  相似文献   

17.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搞好镇村布局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能够有效节约利用土地、优化设施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目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民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总体上是理解和欢迎的,但对规划的具体实施以及相关政策规定有不同看法,少数干部则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甚至违背农民意愿加以推进,没有把功夫下在发展经济,搞好规划,加强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上,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细致,主要表现在:布局规划不够全面准确,规划建设经费缺口较大,土地调整的制约因素较多,不同群体对集中居住认识不一.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充分适应农村特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丹阳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近几年,丹阳市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通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显著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拆迁工作,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总体看来,丹阳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了许多好的方式,但是也有许多有待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现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 0世纪末 50余年的时间 ,中国农业经历了 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 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 ,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 1 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 ,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 ,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应城市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4.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6%;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162家。土地经营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应城市坚持保障土地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