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从法律上确定其地位及职能,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土地适度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黑龙江省,肩负着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使命。而昆丰合作社作为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模式,凭借其核心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解决合作社融资担保难题、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为合作社融资发展的典范。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对昆丰合作社产业链融资模式进行分析,针对我省合作社融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通过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机合作社已经逐渐成长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现代物质装备支撑,对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作用非常显著,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具规模,并在县域"三农"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大力推进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浙江中烟雨山基地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的研究框架,系统分析“分户经营+专业化服务”型合作社内外部环境以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分户经营+专业化服务”型合作社发展既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即机械化一步到位,效率极大提高,增加土地流转效率,烟农队伍素质逐渐提高,种烟物资价格透明化;同时,政府对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大力扶持,规模化种植带动了专业化服务供给,现代烟草科技的推广应用,合作社法制建设日绩完善也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烟农合作社自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风险较高、合作社人才匮乏、内部治理不规范等内在问题,以及农地细碎化、成本上升、烟农合作意识较差等外部严重制约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及依据于楚雄州烟草公司提供。楚雄州以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烟草经济繁荣与区或农村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经过多年策划实践探索建立了75个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烟农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生产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烟叶生产组织经营水平,提高新型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但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环境和管理制度、发展质量、规范化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史杨 《黑龙江金融》2014,(11):48-4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指明了方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实践基础上创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佳木斯市合作社已达1620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把引领农民合作社试点创新作为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截至2015年8月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856个,其中农民合作社843个、联合社9个、土地股份合作社4个;拥有合作社成员7万多人。  相似文献   

9.
丁斌 《西安金融》2014,(5):74-76
本文分别选取了基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典型金融服务案例,并提出强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粘性;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尽快做好顶层设计,指导业务规范发展;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降低交易成本等建议,旨在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伊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已经成为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实现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组织一体化和服务社会化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内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一是专业大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天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天津农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农情况的系统梳理,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相关经验,找出天津在农业发展及金融支农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培育职业农民,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大农业大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饶市是个农业大市,全市有耕地面积688万亩和占人口总数84%共613万的农业人口。2012年农业增加值达192.8亿元,占当年GDP15.2%,分别较全省和全国高出3.5和5.2个百分点。近年来该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生事物,从根本上还没有彻底摆脱脆弱的农业形态,存在诸多的现实约束。为摸清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黑龙江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截至到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1万个,全国排名第7位,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农机合作社达到558个),居全国第一位。农民社员发展到20.6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按交易量、按交易额、按股份分红、二次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社员与合作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新型经营个体和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采取切实行动,加大对新型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基于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调研,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农机合作社纷纷建立,经过近几年的经营发展,农机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七台河市农机合作的专项调查,找出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和障碍,以期更好地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七台河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截至到2013年末,七台河市现有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是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有益的尝试。以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的"银行+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道德风险理论和金融联结理论分析发现:合作社能够以较低成本抑制社员道德风险、提高社员偿还贷款能力、获得监督激励以及地方农商行在该模式下涉农贷款违约降低等因素,是"银行+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实行的前提条件。对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18.
为不断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新形势,必须培育发展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实力较强、体系完善、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经营新模式.逐步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结合山东省济南市的实践,就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农村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如福建省浦城县枫溪乡高山蔬菜合作社、仙阳镇奔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有效地解决了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大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而且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承载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动员组织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表明,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南省民权县、濮阳县、邓州市170户普通农户及8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意愿的调研数据发现:近3年来,普通农户倾向于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需求逐渐增大,但通过亲戚朋友借款仍然是大多数农户的首要选择,并且将借贷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占比不及40%;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购置固定资产等,有扩大生产计划的占比达86.4%,其中63.6%希望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测算,河南省农业生产融资需求的规模达102967521万元,存在68767521万元的资金缺口。为切实解决和补上金融支持的短板,建议提升农业生产和服务主体的经营效率,构建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投融资制度,推动涉农企业等拓展新型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