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13,(12):126-133
2013年11川18日上午,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在武汉光谷生物城二妃山庄光谷厅隆重召开,湖北省委副书记、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出席此次活动。对于光谷生物城五用年的发展,张昌尔殷切勉励:“光谷生物城要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试点机遇,以长远眼光打造全国一流、走向世界的生物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09,(11):64-67
2008年11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到今年11月,仅1年的时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基本建设已投资34亿元,形成了生物产业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四大园区”;拆迁、还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蒸汽等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延续着“光谷速度”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湖北省和武汉市作出依托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战略决策。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八年后,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试点示范园区。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良好的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9,(6):128-128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5.
5月7日,江城武汉,烟雨蒙蒙.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产业园内,伴随着一阵礼花炮响,投资达50亿元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正式奠基,成为武汉东湖高新区2012年招商引资的又一个重大成果.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最能证明实绩.有资料显示,仅仅在2011年,武汉光谷共引进内资项目137个,总投资373.13亿元,过5000万元项目68个,过亿元项目56个,包括东旭、长盈通特种光纤等,引进了霍尼韦尔、施耐德、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葛兰素史克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光谷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地方新政     
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于2005年11月2至5曰在“武汉·中国光谷”举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世界第三大、国内第一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通讯产品研发基地,国内综合配套能力强、规模大的激光加工及应用设备基地,是全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光博会”是一个光电子产业的国际性展会,为境内外参展商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多元化平台。此外,“光博会”还将特别专注参展商的核心客户群,以吸引一大批的国际国内光电子产业中最具影响的市场采购决策者和技术开发人员。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示范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经过二十年创新创业实践,以“光电”的发展速度夯实产业基础,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集聚,在以光电子为龙头的产业驱动下,又一个国家级千亿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上马,显示出武汉东湖高新区迅猛发展的蓬勃态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关于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在“武汉·中国光谷”和武汉市发展汽车电子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在“武汉·中国光谷”实施建设“武汉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发展契机,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在此基础上制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汽车电子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国内外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及武汉汽车电子产业现状1.国际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已接近1000亿美元,而电子元器件的市场规模达到130亿美元,并以7%~1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一、武汉东湖高新区基本情况 东湖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2009年12月8日,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8日,隆冬时节的江城武汉,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十二月的光谷生物城,花团锦簇,彩旗飘扬。筹备历时两年之久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光谷生物城光谷创新园,标志着武汉生物研发航母蓄势待发;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光谷生物城医药器械园里,好戏同样上演,武汉特康、新华中欣、中旗电子、湖北联结、纽威晨创等五大项目携7亿元投资同期开工,东湖高新区又添特色产业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物产业‘大脑’,密集布局中国武汉……武汉光谷,‘追光’10年后能否再次出发……。”2011年11月18日,武汉光谷生物城创新园二妃山庄一楼光谷厅灯光璀璨,凤凰卫视大政商道节目正在荧屏上播放,而观看此节目的观众有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有武汉市委副书记胡曙光,还有辉瑞全球开发运营副总裁谭凌实,以及数百名热心于高新区事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作为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中国第一国门”。从2009年春天开始,每一个出入机场的旅客无不惊奇地发现,“中国光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巨型户外广告牌已经成为了机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作为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中国第一国门"、从2009年春天开始,每一个出入机场的旅客无不惊奇地发现, "中国光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巨型户外广告牌已经成为了机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无独有偶.在千里之外的江城武汉,一个巨型广告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江北,在号称"中南第一广告位"的龟山电视塔上,人们也看到了"光谷生物城"所彰显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是武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武汉市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光谷基地”)建设,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增长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飞 《中国高新区》2011,(10):90-93
这里是我国光电子产业聚集地——武汉·中国光谷,11月2~5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等九大部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袂举办的聚焦世界的高新科技盛宴——第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09,(4):8-8
3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和省长李鸿忠等陪同下,深入武汉东湖高新区考察调研。 近年来,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温家宝总理先后来到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和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同一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聚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依托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先进的管理思想,发展成为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突出集聚区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视集聚区域内的经济体为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加强企业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使各方合作更加紧密。那么,作为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武汉·中国光谷,是否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真正发挥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怎样才能促进其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文章作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武汉中国光谷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以下就是在这次调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做出重大决策:举全省全市之力,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 2001年2月、7月,科技部、原国家计委分别正式批复武汉东湖开发区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华夏腹地诞生! 2001年9月,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云集武汉东湖,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号角在这里吹响。东湖高新区趁势而上,策马扬鞭,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19.
江城五月,东湖之畔暖风沉醉。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曙光村,昔日的一片乡野之地,如今成为了武汉光谷创意产业的“聚宝盆”。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共有动漫创意企业10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数千人,领域涉及脚本创作、动漫制作、出版发行、教育培训、网络运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武汉·中国光谷”,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湖北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品牌。三年过去了,“武汉·中国光谷”在经历了全球新经济的潮涨潮落之后,目前的情况怎样,未来的走势如何,本刊创新专栏采访了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记者:这一次全球范围内新经济的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