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是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动因封闭式基金曾经是我国基金业的领头羊和起步的基础,目前却成为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泥潭。主要原因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过高,最近的加权折价率已经超过20%,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直接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交易清淡。2003年前8个月,封闭式基金的月均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的动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的动因分析 由于封闭式基金自身存在着管理和交易方面的制度性缺陷,开放式基金提供了比封闭式基金更高的制度效率和更多的市场化因素,因此开放式基金在全世界成为一种主流投资品种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基金市场中,开放式基金绝对占主导地位,封闭式基金在我国基金市场已被边缘化。从2002年8月15日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发行,到今年7月  相似文献   

4.
折价是国内外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普遍现象,并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了26只封闭式基金从2006年至2010年之间的数据,在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影响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的剩余存续期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林琳 《上海国资》2002,(6):46-48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由来已久,有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关注。封闭式基金折价指的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基金净值的价格交易,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封闭式基金具备的双重定价特性:一方面封闭式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投资工具(在西方国家投资范围更广泛)从中获得投资收益,从而依照基金所持有的现金及各类投资产品的总市场价值形成了基金净值,以获取分红为目的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创立之始投入资金,到基金封闭期满时以净值获得回报;另一方面,为保持基金在封闭期内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交易品种上市挂牌交易,封闭式  相似文献   

6.
从第一批封闭式基金即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发行到现在,基金市场经过5年多的发展,期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疯狂炒作阶段,1999年市场疯狂炒作沈阳四小龙基金,受此影响,封闭式基金的上市开盘价较高,而且在行情较好的时期,封闭式基金往往会受到短线资金的追捧,因此,基金价格往往能涨到令人惊异的高价位.  相似文献   

7.
林涛  文珍 《改革与开放》2000,(12):40-41
<正> 即将推出的开放式基金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金融创新产品,它为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成熟的投资和操作理念,进而推动其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同时,它也是加快和世界资本市场接轨的必然趋势,为我国证券业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奠定基础。一、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差别及其优势 (一)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差别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基金构成了证券市场上基金运作的两种基本形式。开放式基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国家基金是资本跨国流动的重要金融工具。与其他封闭式基金一样,它们在存续期内总是折价交易。但在货币危机期间,其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比显著提高,甚至变成溢价。这一现象一直被当成“封闭式基金之谜”来解释,但是均不成功。本文指出该现象不同于“基金之谜”,并基于货币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对当地和国际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影响,以及两类投资者在危机中的预期收益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我国台湾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封闭式基金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基金的封闭转开放政策不仅能够实现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顺利过渡,还能够增加封闭式基金的吸引力。美国在基金封闭转开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而我国台湾省在实施封转开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失误,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台湾的教训无疑对我国将要实行的封闭转开放政策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封闭式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运作遭遇严重挑战,随着基金法的实施,封闭式转开放式成为了市场热点。本文从封闭式基金转型原因、面临问题、转型方案方面来对封闭式基金进行研究,笔者主要提出了用赎回凭证来解决转型方案中赎回费的定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吕鹏  田瑞国 《特区经济》2008,(5):112-113
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操纵及其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两个角度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确实对于潜在的利益输送有着负面的反应,一旦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则该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显著提高。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本文还就如何避免和减少利益操纵和利益输送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12.
封闭式基金能否转开放式基金。或持有人能否按净值赎回。随基金兴业封闭期渐行渐近。封闭式基金越来越牵动着投资者。当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封转开”。结果不尽人意,不仅净值缩水。且总体规模缩小,持有人没有在“封转开”中获得收益。其缘由是因“冲击成本”的影响。为防止类似失血现象发生。封闭式基金需交易制度改革、运行机制、手段创新。增强流动性吸引投资者。减少折价率。QFII增仓封闭式基金。加重“封转开”气氛。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高低。一是基金本身净值增长。二是市场价格与净值之间的折价率。价值的核心在基金本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封闭式基金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问陶  崔亚峰 《南方经济》2001,143(8):50-53
封闭式基金转型是开放式基金推出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倩 《西部论丛》2007,(5):78-79
“封闭式基金已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投资金矿之一”,“封闭式基金今年将迎来最好的投资机会。”一名基金经理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而上周公布的4只封闭式基金年报显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06年下半年已大举加仓。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基金业发展,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 的转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式基金逐渐成为国际基金业的主流和发展趋势。美国1990年9月末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资产总值比为16.7:1,规模分别为10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到1996年,两者比例上升到27.5:1,其资产总值分别为25392亿美元和1285亿美元;到1999年共同基金更高达700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十年间美国经济连续增长,股市接连走高,共同基金功不可没。在日本,90年代以前单位型基金(类似于封闭式基金)占绝大多数,追加型基金(等同于开放式基金)还居于从属地位。但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追加型基金资产;达到单位型基金资产的两倍左右。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基金市场均有90%以上是开放式基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封闭式基金存在严重的折价交易现象,投资者对其已经失去应有的信心,封闭式基金面临边缘化的尴尬。我国封闭式基金这种普遍的高折价现象是不合乎情理的,但是简单从基金的基本层面因素入手,探询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基金制度层面入手,探询基金折价的真正原因,为解决折价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魏淮  李俊 《浦东开发》2002,(1):21-23
有一种投资理财的方法,风险比股票小,收益比储蓄丰厚,投资与变现比保险和债券灵活,运作的透明度比封闭式基金高,这就是领导世界基金潮流的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11日,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出台了,外资基金管理公司看好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国内投资机构积极投资开放式基金,经济学家紧紧盯着开放式基金,股民关注开放式基金,广大的储蓄户也开始议论开放式基金。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开放式基金在我们生活中将起重大作用,甚至超过现今的股票。开放式基金将成为中国一个热门不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封闭式基金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之一在于二者的交易价格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常出现溢价或折价的交易现象,通常为折价交易,其并非要真实地反映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一般是单位资产净值加上一定的手续费,赎回价是单位资产净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与  相似文献   

19.
王珏 《浙江经济》2001,(5):49-49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时基金单位总数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追加发行或收回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从世界投资基金的发展史看,基本遵循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发展规律,开放式基金以其独特的魅力普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独特的赎回机制,提高了投资者的地位,使基金管理公司更加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即是基金的净值,不存在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也无基金价格被抄作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交易对象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市场选择性强、流动性好、透明度高、便于投资等特点正是开放式基金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20.
黄乙 《西部论丛》2006,(12):89-89
从各家封闭式基金公布的上半年度报告中显示,封闭式基金的表现非常突出,无论是在经营业绩、净收益等总量指标上,还是在单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获利能力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