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一、新型农民的含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该扎根农村,热爱农村,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善于学习,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务实肯干,致力改变农村的现状推和进社会主义;团结互助,勤劳致富和富有远见,尽力开创农村新局面;热爱祖国,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推广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二、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主导的力量。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江阳区农业概况及农村现状江阳区位于四川省南部,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千米,截至到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61.6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解决和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从加快农村财源建设入手,认真解决好农民增收这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被称为是继农村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重大改革,是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最近,温家宝总理说,加强农业农村建设是带动内需的一着活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最根本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而让农民富起来的根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说明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作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首要重点,并要求积极改革农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渺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业发展困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三农”问题不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望就会落空。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支农问题,而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宁波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对破解“三农”问题的探索,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有益的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向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0.
潘景 《中国外资》2009,(22):187-18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致力于解决的至为关键的问题,而农村法制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目标是实现农民的自由权和平等权,重点是体现农民意志,保护农民利益,解放农业生产力,完善立法,稳定政策,执法为民,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维持秩序,改革阻碍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以及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的重要论述,都深刻地指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届政府都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建设小康社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任务。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路摆在我们面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为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乡村发展的历程,归纳其演进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得出这些国家的乡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欧阳 《中国金融家》2010,(9):105-106,104
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又日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现。目前,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是财政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机制。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集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担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支持县域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担作用。中央对农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普遍面临着“去担保化”的挑战,即银行可以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无需农担机构担保。农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机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担的发展趋势与经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确保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造福农民的重要工程;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资源开发.是历史赋予国家开发银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开发性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不少经验.但任重道远,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融资模式,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17.
城乡分治、相互隔离、二元结构集中表现为“三农”问题,“三农”即为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它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而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概莫能外,只是中国“三农”问题有其特殊性,其难点主要是人口基数大,长期工业化进程单方独进,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歧农损农的负面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因此,解决起来难度大。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三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三农”通过支撑国家财政,有力地推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充分发挥财政制度优势,综合利用价格、财政补贴、税收等政策工具,助力“三农”走上现代化道路,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与国家财政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面对复杂的国际冲突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笔者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底线公平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个方面,探讨新时代财政治理助力“三农”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在思想理论方面深化发展的结果,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了解决农村问题的基础。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突出。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增收难的矛盾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异常艰巨的任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党中央深刻地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决策深刻反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