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伴随着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节奏和步伐加快。如何维护这支从农村进城的产业工人大军?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谈些看法。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制度环境因素,也有传统小农思想影响,同时城镇就业歧视、劳动力素质和收入预期等一系列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推进步伐。1、户籍、土地等制…  相似文献   

2.
《上海综合经济》2003,(3):62-64
政府不是唯一的“买单者”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迅猛。至2030年预计将有近50%的人变成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应达到6亿多,也就是说还有3亿农民要进城,城市人口要扩大1倍。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公用事业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平 《农村经济》2005,(5):80-8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同时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制度性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并提出从制度变革、社会认同、农民工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简析城市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平 《农村经济》2005,(5):80-8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同时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制度性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并提出从制度变革、社会认同、农民工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进城动力探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中国的城市水平至今只有 30 %左右。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没有城市化 ,就没有现代化。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际 ,主要探讨城市化动力以及农民进城动力问题。一、制度结构是影响城市化动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着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西方各国工业化过程和结果来看 ,由于工业发展存在规模性和生产要素空间集聚性的要求 ,工业经济大部分集中于城市 ;同时 ,由于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之间比…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市化的条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遍意义上讲,城市化过程是人口相对聚集的过程,由于人口聚集之后的生存需要,也就相应地产生了经济要素的聚集过程,中国12亿多人口,70%生活在农村,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中,乡镇企业雇佣了绝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乡镇企业及其雇佣劳动力没有向城市集中,而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我国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城市化率至少要低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特点,农村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聚集并不是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而是在农村范围内寻求自身的聚集中心,在广大农村范围内重点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农民生活方式演进的互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珍 《农业经济》2007,(1):65-67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市化是同时进行的。但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目标。一方面,城市化是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从而保证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高增长的两大引擎。到2011年,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分别达到46.8%和51.3%。据估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人均GDP增加633元。在高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的有效供给保障了经济高增长,土地的低成本推动了高速工业化,土地的资本化促进了快速城市化。但是,与传统发展方式一样,我国现有的城市化模式也存在不协调、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和农民自动自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依托城市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多种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当前,推动以都市型为特质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绿色经济优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全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富裕农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港闸区位于南通市区北翼,现辖4个街道、2个乡以及一个省级开发区,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其中农业人口11万),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城市郊区。近年来,港闸区针对城乡交融、区位特殊、发展迅速的实际,将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理念,认真落实富民优先举措,努力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有效地保障了城市化进程中全区农民的利益。全面落实征地补偿政策,让农民失地不失利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失地农民正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的弱势群体,而作为城市郊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与农民工权益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农村劳动力进城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户籍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被人为割裂,城市功能萎缩。城市由于接纳能力有限,没有将流入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市民,因此,农民工做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驰  张荣 《农业经济》2004,(3):48-49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诺贝尔奖得主库兹涅茨在其《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过程”。因此,土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就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这一进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农民如何增收,农村社会如何保持稳定,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崭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羁绊,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正视、思考和协调解决的问题,如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农民进城与城镇就业容量问题;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动力,新型工业化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我国具有工业化起步早、城市化相对滞后的特点,为了顺利推进城市化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作为城市化后续动力的服务业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以指导河北第三产业发展,最终达到推进城市化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未来的城市化面临着新进入者与城市的适应和融合问题。而进入者中将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要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下简称为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并成为市民。但当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中体面地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对待。城市化高速发展要求与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市中稳定生存的现状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刘天旭  郑恺 《农村经济》2012,(12):113-116
现代化意味着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向城市集中,逐步市民化。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出现部分农民的被动市民化现象。按照农民户口和失去土地的方式差异,农民被动市民化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引发了城郊结合区域金融市场的急剧变化。面对这场巨变,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及时转变发展战略,紧盯进城农民就业谋生的步伐,适时调整信贷投向,大力创建信用市场,全力扶持信用商户,走出了一条支农惠民的新路子,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打拼出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闲暇生活是涉及城市化进程、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浙江省嘉兴市建筑业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对建筑业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主要特征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合理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意见建议。这在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研究并改善城市建筑点农民工现有闲暇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城市化问题将是中国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是消灭农民的过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从总体上讲是完全彻底的,是不可逆的,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由于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聚集和转换是不完全的,在此,本文提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概念,并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对城市化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城市是我省农村改革专题试验区。从1988年开始,以小城镇建设作为城乡经济一体化总题的予项目进行了试验。经过5年来的试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基点,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农村城镇群体,促进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一农村城市化、工业化是我国农村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从目前国力和地方财力看,依靠国家投资发展农村城市化是比较困难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大批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且有一部分敢想敢干、有经营头脑的农民进城务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