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我国现有法律和制度框架,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以可行性为原则,探讨了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一种可行路径。文章认为,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既有利于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直接出资人(政府)和最终出资人(全体公民)的股东权益得到最大体现,也可以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司组织结构是建立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的基础上的,董事会是公司结构中的必设组织,可有人认为,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中不必设立董事会.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妥.因为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已经是残缺不全了,若再不设董事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将丧失殆尽,那还有什么公司可言呢.所以,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设置不能废除,但需健全和完善.为此,我们应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资委已确定7家中央企业作为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首批试点企业。这标志着国资委向“3年内建立国资管理新框架”的目标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首批试点企业均分布在国家重点行业中,这些试点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治理结构和有效制衡的机制。作为试点企业的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马正武认为:要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形成三级出资人制度。尽管在这一背景下,国有独资公司的改革目标是成为股份制公司,但这一过程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渡时期,国有独资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在一些重要行业,一些企业仍要较长时期地保留国有独资形态,以解决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权力配置评析 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权力,主要是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配置。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立股东会,治理权力只能由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行使。所以,公司的绩效取决于治理  相似文献   

6.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是我国公司深化改革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探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发展和涵义出发,分析了国有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然后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敬文举 《财会通讯》2011,(10):126-128
本文针对目前国有香港公司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国有香港公司的实际和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国有香港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促进国有香港公司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寻租的角度,探讨了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的寻租方式,并进行了一般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不足、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商业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逐步改造成国家控股、企业入股、相互持股、个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只是手段,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目的应当是形成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1.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薄弱2008年末,我国141家中央企业中,按《公司法》注册的只有21家,不足15%。许多中央企业名义上是公司,实际是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仍按《企业法》注册,受《企业法》调整。这种股权结构单一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有公司代理链条长,治理成本高,国有资产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公司的治理成了一个世界性未解的难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企业改革之路,特别是探索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之道。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至今,中国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和"央企"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外派监事会制度和2005年开始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已经开始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有公司代理链条长,治理成本高,国有资产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公司的治理成了一个世界性未解的难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企业改革之路,特别是探索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之道。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至今,中国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和"央企"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外派监事会制度和2005年开始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已经开始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中,大量存在董事兼经理(包括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等经理层人员)的现象.这种兼职造成在公司中董事与经理角色混淆,轻则产生权责关系不清,重则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分权与制衡机制的失效,实践中由此引发的弊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国有控股公司股权行使、董事会结构和权限、经理的相关问题和监事会制度的完善,通过上述分析为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0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上海召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会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出席会议并讲话。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第一批试点企业,目前5位外部董事全部到位且超过半数,标志着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今年4月,国务院提出了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在中央企业开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推进中央企业建设和完善规范董事会 以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国务院国资委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始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国务院国资委决定在中央企业进行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并于2004年6月确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央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目前,宝钢依照《公司法》已改建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宝钢的5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基本问题展开了分析。认为对经理层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并就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中国国有股东行为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有股东(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资委职能的合理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如提出国资委的职能应进一步分割等.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中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机制,提出了建立这种法人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郑海航教授接受国务院国资委的委托,和他率领的戚聿东教授、吴冬梅教授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0人一起承担了《国有独资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关系研究》的课题。根据委托方的需要,快马加鞭,加紧调研。在7、8两个月。他们完成了对宝钢、诚通、铁通、中国电子、新兴铸管。及乐凯、福马等七家试点公司的董事长访谈、宝钢和新兴铸管的二位外部董事的访谈、监事会工作局和三位监事会主席的访谈,通过多方位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课题组的潜心研究,弄清了现状、问题。并形成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00多家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董事会、监事会及相互关系。提出必须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科学界定董事会的职能和权力,引入外部董事制度。创建外部董事为主的超脱型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模式,并加强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建设和董事的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三个结合的监督模式。加强对监督对象的评价权,建立对监督者的监督激励制度,使外派监事制度系统化、科学化;就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监督经理层,监事会对董事会制衡机制设计,监事会董事会沟通机制设计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提出政策建议。该报告的三部分按照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建设、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关系建设将分三篇在本刊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