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雨峰 《宁波经济》2001,(12):38-40
城市经营,一般是指城市资源经营。城市资源既包括城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基础设施,也包括城市的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科技教育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还包括城市的形象、品牌、发展思路和目标等等。提高城市经营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城市资源的经营效率。提高城市资源经营效率的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科技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理念与体制的创新、资源组合空间的调整与重构等多个方面。就城市规划而言,是要通过对城市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布局,改善城市资源的组合方式,降低城市资源经营的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城市资源经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郭丕斌 《特区经济》2008,(10):274-27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必然选择的观点;论证了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当前,随着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些衰退的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经过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型城市,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个案例基础上,缺乏理论指导和系统总结[2]。因此,探寻林业资源型城市特征,分析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出适合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近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说。据调查,我国目前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亟待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反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决策》2005,(4):12-13
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而生”,但由于经济效益长期被转移,抽血严重,造成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城市陷入了“资源竭而城市衰”的困境。如何反哺资源枯竭型城市。“两会”期间,苏立清委员在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资源枯竭城市(矿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公用福利事业,由政府统包统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场所,园林,绿化等公用设施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由于投资渠道单一,管理任务繁杂,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步伐以及城市环境,人居条件的改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老框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经营城市理念,重组城市资源,构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多元化参与机制,实现城市资源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主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发展的城市。这类城市的突出特点是其支柱产业与资源开发息息相关,城市形成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短时期内骤然完成的。随着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剧、资源开采企业的逐步老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诸如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巨大、生态环境显著恶化以及经济发展不景气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甚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因此,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面对这种情况,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快进行产业调整。下面以盘锦市为例,分析一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状况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城市经营的曲解正使一些地方的城市化进程误入歧途,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认为资源资本化是经营城市的主要方面,单纯追求城市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经营权的出售。作为一种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经营并非一定要走存量资源资本化之路,而是要求政府合理高效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努力保持和培育城市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以实现城市及其居民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受资源的刚性约束,城市的发展是以资源为支撑的,资源的枯竭必然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而资源型城市实施经济转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正确选择并加大力度培育接续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王平 《上海改革》1996,(7):26-28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城市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上的矛盾,亟需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协调处理好六个关系: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科技进步同步推进的关系;城市与大企业协调运行的关系;工业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主导产业与替代产业的关系;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城市化和振兴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资源从狭义讲是指辖区内土地、地上附着物、基础设施等。从广义上讲则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其中无形资产应包括科技成果和精神文明在内。城市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力关系这对矛盾对立统一的凝聚体,是凝聚知识、人才与财富的平台,是率先发展生产力的载体,是最大的生产力资源。深入研究这一生产力资源,驾驭和挖掘这一资源,对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区位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唐山依托区位环境融入京津,延伸腹地,是发展城市生产力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一个城市所处的区位环境很重要,有区位优势就可以凝聚财富、凝…  相似文献   

14.
资源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几十年探索,西方国家已走出一条转型之路。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118座资源城市,资源枯竭或濒枯的40座;即便那些尚处于稳产、成熟阶段的资源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日趋突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如不及时转型,衰落将不可逆转。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外资源城市衰退症结有所不同,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体制条件、发展阶段、主客体特征、战略空间等诸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经济转型质的规定性上是相通的。因而,探索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客观规律,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对推进我国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成败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绝大部分处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人力资源匮乏。尤其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这既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地理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因素,更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制度所致。因此,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依托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型经济。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省也逐渐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因此,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各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文章构建了衡量资源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熵值法赋权,通过评价函数定量测算了2005—2016年间10个资源型城市资源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在2005—2016年间,山西省各资源型城市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虽然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波动。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成为典型的“资源立市”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发,使呼伦贝尔市形成为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统筹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水平提升与耕地资源利用变化协同一致,稳步实现城镇化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有机融合,要适时开展资源枯竭城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关系研究。本文选取广东省韶关市作为研究区,有序探索资源枯竭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规律,合理阐述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特征,重点开展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借助相关模型实现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协调情况测度,从而为资源枯竭城市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城镇化建设方式迭代、转型发展路径摸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发展》2002,(11):49-50
资源型城市是按照“一矿一城”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即依托一个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建立一个城市。建国50多年来,我国依矿建成了300多个资源型城市,甘肃也不例外。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就是依托国有大型矿山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甘肃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或市场的原因,支柱产业开始衰退,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是摆在资源型城市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是其自身…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已是制约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平顶山市,阐述了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