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是否能顺利而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城镇化为农村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支持,农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不断利好的趋势下也将继续被完善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存在两大现象,一是农村社会发展要适应城镇化的转型,同时这也表明了整个社会的城镇化发展趋势;二是还未实现城镇化的农村社会本身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多种经济发展战略中,城镇化发展措施需要严格落实到位,以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了"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质上是落后地区经济起飞,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而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间布局,让农村和落后地区能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这对于新型城镇化会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进而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解决"三农"难题的新途径;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的机理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规律具有内在契合性;加强政策支持、制度供给、农村教育及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改革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创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宁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化水平会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中间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金融资金的支持则是农村城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其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动力,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两者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对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进行联动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对其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方式进行初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政府职能,保证联动健康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联动投入;完善配套政策,消除联动的体制性障碍等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互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阐述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反过来又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城镇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从1978年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就一直将农村建设、农民问题摆于首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农村金融的重视和政策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关心"三农"问题,作为农村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改革承担着丰富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我国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城市优越条件的拉力,农村经济缓慢发展的推力,以及"走出去"和"房本"观念强烈、珍惜土地和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医疗教育水平低、农村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而出现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为此,我们应紧抓经济、重视教育、突出法制建设、保障农村医疗、多元化融资与吸引人才,以适应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要破解"三农"难题,根本的出路是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战略之一,这也是当前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就地城镇化、实行土地整治、推动"四位一体"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及强化农民工住房保障等措施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庆旅居农家与中国三农经济创新模式》一书站在国家产业战略的角度,从实践与理论出发,探讨一种典型山区县域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旅居"视角探讨"三农"创新模式,内源式解决"三农"问题。该书核心论点突出,内容条理清晰,策略务实可行,是一本有助于我国"三农"发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创新思路的重要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从经济层面进行优化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段,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了解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较为合理的措施予以改进和规范。分析了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好农业农村四类人才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人才大量流失。我国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与当前"三农"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差距,制约了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对"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只有对农业发展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是将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个政策顺利进行有赖于农村劳动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取决于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部们指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教育系统大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职业、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较为关心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所以说农村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较为落后。而在农村经济中,农村金融体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农村产权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以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贯穿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新时期,"三农"工作不仅不能弱化,而且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应该愈发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