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心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在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了修订后的公司法关注的重点之一。现代公司要逐步构建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机制,落实现行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通过配套制度的设计来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发挥投融资功能的根本保证,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却面临各种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京东商城治理结构中存在的股东权益保护股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陈喆  沈晓健 《北方经贸》2001,(11):24-25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外部董事制度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种制度创新,其所强调的外部董事的独立性对于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保护中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小股东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经常受到大股东、董事和经理的侵犯。本文结合我国中小股东保护的实际情况,从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小股东的法律救济等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这一论题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袁晓峰 《北方经贸》2013,(12):115-116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流观点将公司治理定义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的一套控制体制”.这一领域主要侧重于对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结构与职能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审计也应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这一目标服务.而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批判学者却将精力放在了为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上.笔者认为,为了广大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应该加强审计的职能作用,给审计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刘蔚 《商场现代化》2005,(35):41-42
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保护股东利益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媒体的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本文分析了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效应,并指出了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媒体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效应,希望通过加强媒体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保护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萌萌 《商业研究》2005,(2):166-168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公司权力的配置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以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 ,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我国国企公司化改革密切相关 ,通过剖析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品牌》2020,(1)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异常高额分红利益输送现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操作股利的倾向、中小股东话语权低、债权人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对此上市公司应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制订合理的分红政策,采取健全中小股东法律保护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债权人保护力度、制定有利于保护股东价值的现金股利政策等措施,促使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更平稳的运行,从而更好地保持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对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本文结合2007年广东小股东为公司追回近五亿损失一案对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作用进行阐述,着重探讨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不足和完善,使其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4)
现行公司法对股东分红权的保护以事后救济为主,实际效果不甚理想。私人安排对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分红权的保护更为直接有效。对分红权的股东私人安排主要可通过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明确公司分红政策、分红程序和分红争议处置等事项;也可通过限制"资本多数决"适用、增强中小股东在董事会权重和发挥监事会作用等方面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另外中小股东也应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公司治理机制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总体上看,国际性的研究表明,当大股东的控制权高于他对现金流所拥有的权利时,公司的价值会减少,即大股东在取得控制权后,更多的是以牺牲公司利益的方式获得私人利益。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多元化股东、外部董事比例和高管激励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影响公司绩效最为显著的变量。但也有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行为是低效率的。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对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由于研究的角度与变量选取的不同,其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但是,就其研究过程来讲,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争论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法2005年的修订,更多关注中小股东利益,派生诉讼的明确即为一例,但用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而论,派生诉讼是否能确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且公平有效,因此,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小股东派生诉讼的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4.
杨成炎 《商业研究》2006,(7):157-160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既有国外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一般动机,也有我国企业自己的特殊动机,这种特殊动机直接导致了关联交易的不公平性。我国上市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的不公平关联交易划分为“输入利益型”和“抽取利益型”两种类型;不公平关联交易对上市子公司自身、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必须规范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从完善《公司法》、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肖海莲  胡挺 《财贸研究》2007,18(6):108-114
外部大股东一方面具有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利用控制权侵占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公司绩效;约束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诸多约束大股东侵占的机制中,公司声誉机制被认为是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有效机制。本文采用2004年12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侵占度和公司声誉制约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公司声誉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法律环境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due to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financial behaviors and from an ang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develop six hypotheses based on overseas and home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data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from 1999 to 2003, and then we do hypotheses testes with regression model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hare percent of the top 5 shareholders and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 among blockholders on cash dividend distribu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o explore influence and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s in tunneling of cash dividend which derived from the special phenomena of “same shares same rights but different price”. We find that share percent of top 5 shareholders, control ability (or combined control ability) and balance degree (or combined balance degree) of blockholder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unneling of cash dividend distribution. Lastly, the paper proposes five suggestions to restric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o enlist private benefits from tunneling of cash dividend and to protect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7.
在股权集中条件下,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侵占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是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的基础上,联系上市公司实际,深入解析隧道行为的产生机理,并依据产生机理将其分类为控制权优势型、信息优势型、制度缺陷诱发型隧道行为。在治理隧道行为时,应根据各类隧道行为产生机理的特点,采取相机治理的措施,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建设对各类隧道行为的治理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Bank loans can convey information about the borrowing firms that have proper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Using a sample of bank loan announcements in China, we find that the market reaction is positive after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in 2005, which aligns the interests of large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government and public investors, and alleviates their tunneling incentives. We also find that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private firms as the reform mainly enhances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private firms. The signaling role of bank loans is less pronounced for firms with less sever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fter the reform, e.g. higher shareholdings of mutual funds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decrease when they obtain bank loans after the reform, which reflects the alleviation of tunneling after the reform.  相似文献   

19.
Two obvious trend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e broadening board accountability beyond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nd paying outside directors with equity compensation (stock and stock options). By integrating common agency and 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ories,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stock compensation on secondary stakeholders and a firm’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issues, two areas where interests are less aligned with shareholder value. Consistent with our predictions, we found that while stock compensation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align directors’ goals to those of shareholders, it has adverse effects on important non-shareholder constituencies in the company’s operat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