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泉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海、城、刹、古建等各类自然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海丝文化、宗教文化、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商贸文化兼容并蓄.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域同城化发展背景下,作为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由此提出,彰显泉州旅游形象,注重旅游转型提升,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泉州从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林剑 《科技和产业》2020,20(5):20-25
加大泉州“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力度,既是文化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 SWOT 方法,在分析泉州“海丝”文化优势、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和人才政策优势以及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实施困境的基础上,以数字中国战略以及泉州实施海丝核心区建设为历史契机,对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产业为载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策略,从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提升产业科技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营造生态氛围等方面进行“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姚宏 《特区经济》2006,(5):357-358
实施旅游文化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旗帜鲜明地昭示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积极的有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文章结合陕西省旅游实际,提出要采取树立新的旅游发展战略理念和竞争意识,注重旅游地形象文化形象导向,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地文化营销,突出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规范商业行为,旅游活动开发中加强旅游地方文化表现等基本措施,全面提高陕西省旅游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正上升为国家愿景与行动。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文章以南海旅游开发为切入点,阐述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南海旅游资源赋存及开发潜质,提出国内南部沿海省区应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打造海丝旅游联盟、资源整合构建海丝旅游经济带、突出特色塑造海丝旅游品牌的基本思路,并对海丝旅游经济带的构建内涵及旅游品牌创新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辽宁旅游形象的策划与宣传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伟 《辽宁经济》2003,(10):32-33
旅游形象是旅游规划的灵魂,是区别地区间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特色的核心标志。目前,辽宁省旅游形象已初具形态,出台了“辽宁旅游”的标志、“神奇辽宁,多彩关东”的理念、“金三角”黄金旅游线路等等。但随着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辽宁旅游总体形象,建立更加完整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是打造辽宁旅游品牌,提升辽宁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根据辽宁“襟连苍海枕青山,一马平川大平原”的神奇地脉特征和“满族皇家清文化,豪迈质朴关东情”的多彩  相似文献   

7.
新兴旅游目的地与传统旅游目的地、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和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所应采取的旅游开发战略是不同的。在提出比较“资源——形象——产品”规划策略和“形象——产品——资源”规划策略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为例,探讨了该镇在“形象——产品——资源”策略指导下的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张旭  陈德广 《特区经济》2022,(11):126-130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游记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在携程、去哪儿网络平台上收集的以三亚为旅游城市的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软件提取三亚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词、词频统计。三亚城市旅游形象感知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于三亚的整体感知呈现“旅游资源+环境资源+美食资源”三大资源态势。提出将三亚旅游吸引物整合到滨海旅游生态、度假资源体验、美食资源品鉴、景区景点欣赏“四维”分布格局,建议从提升热带滨海旅游自然资源、凸显滨海旅游城市形象;增强五大名湾旅游关联度,创新“四维”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城市文化,打造滨海旅游城市之魂三个方面提升三亚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9.
叶城锋 《科技和产业》2011,11(12):23-26
旅游购物是影响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旅游商品特色又是促进旅游购物行为发生的原动力。泉州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2006年,福建省政府在泉州建立了福建省海峡旅游商品城,作为海峡西岸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商品开发的重点示范城市。但泉州旅游商品有待深入开发、旅游购物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以挖掘与开发泉州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泉州旅游业全面发展为目的,本文在分析泉州旅游商品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与制作特色旅游商品和美化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切实做好旅游商品营销工作、及时沟通旅游购物市场等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地形象设计、推广是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形象定位是其重要环节。本文确立了临沂市旅游形象定位:整体旅游形象-“沂蒙好风光”和类别旅游形象-“绿色沂蒙,休闲养生”、“历史名人,文韬武略”、“两战圣地,沂蒙精神”及“蓬勃发展,满意服务”,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张源  ;张忠孝 《特区经济》2014,(9):213-214
挑战极限户外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向,它可以满足人们寻求刺激和放松身心的需要。通过对青海省发展极限旅游的条件分析,认为青海省可以在登山、攀岩、漂流、自行车赛、汽车拉力赛、徒步探险等十一个项目开展极限探险旅游活动,对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李丰生  李静  陆琳 《特区经济》2007,(5):191-192
本文讨论了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对现代旅游的供求平衡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认识,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丹 《特区经济》2011,(11):178-180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通过阐述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了低碳旅游背景下旅游供应链的特点,提出构建以旅行社为核心企业的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智慧旅游及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国内外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旅游实践述评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进行述评,其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从三个角度出发,即影响因素、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国内外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容侧重与方法运用不尽相同,国外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运用钻石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集聚指数模型等,而国内倾向于运用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生态位模型、后向传播(BP)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法等。最后,国内外在智慧旅游及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结合性研究上成果很少,智慧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还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旅游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来产业的竞争离不开产业整体竞争,而产业价值链就是实现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本文从旅游产业价值链入手,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张家界旅游产业链上各部门结构的发展规模、水平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等问题,并从旅游产业的“点-面-线”三个层面提出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22个热点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3年各城市月度入境旅游面板数据(旅游人次),对季节性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首先,根据入境旅游人次月度均值,对我国22个热点旅游城市的淡旺季进行划分,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各个热点旅游城市的季节性时空分布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入境旅游季节性的时空差异分布规律,基于“推-拉”理论识别出入境客源国的休假制度和气候条件(推力因素)、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和旅游资源类型(拉力因素)等关键变量,进而提出应对我国入境旅游季节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越来越偏重娱乐化、人类自身追求不断提升、旅游体验需求逐渐增加,这使得职业化旅游发展成为必然,呈现出了赞助型、职业型、生活型的职业化旅游新层次,结合职业化旅游的特点,秉承产业相互融合、关注流动人口管理、增强旅游地间交流、重视引导和服务配套、立足自助服务和特色消费,从职业化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速度、体系、品质等方面积极探索,是促进职业化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涉及到旅游者、旅游资源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服务设施、设备,因此本文对旅游安全的界定立足于旅游业三要素,涵盖了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介安全及旅游客体安全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苏畅 《特区经济》2012,(3):151-153
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辽宁省也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打造"滨海大道"旅游景观带。本文通过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滨海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辽宁省沿海景观带的发展现状,并对辽宁省沿海旅游景观带的开发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颖 《特区经济》2010,(9):146-147
在日本旅游观光领域,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盛行"可持续性观光"理论。"可持续性观光"理论的提出关系到旅游业的振兴和繁荣。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解探求"可持续观光"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日本"可持续性观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探寻分析阻碍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讨论研究日本"可持续性观光"理论对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