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变小田块成连片良田,以规模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变,从原料基地向产业基地转变,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既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又促进产业兴旺,农村发展.5年来,全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3万亩,增加粮食产能3万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新增种植业收入1.2亿多元,亩均增收300多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2021年,启东计划新建5.2万亩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将新建和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25万亩,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2.
安徽坚定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和耕地质量建设.2021年1-11月,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05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01%.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四,为全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安徽贡献.在近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兴旺的保障。丰城作为江西省产粮大市,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投资18亿元,平整土地、修建田间作业道、修建水利设施等,使60万亩农田变成高产田,让传统耕地焕发新活力,土地产出效率持续提升,农户的饭碗端得更牢稳。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涟水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优质粮生产基地和时鲜果蔬种植园区,加快了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主导产业发展。2015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6.1万亩,累计建成77.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0.5%。一块块低产田经过综合治理,变成了一片片优质高产田,成为"藏粮于地"的沃土。"三个坚持"提升项目建设层次坚持规划先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规划,科  相似文献   

5.
<正>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注重规模连片开发,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扬州贡献。2011-2022年,全市现有耕地410.7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63.89万亩,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6.74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7.97万亩,占耕地比重72.5%,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76.6%。2023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3个,建设面积20万亩以上,投入财政资金5.8亿元,实现粮食亩产平均提高8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仓廪实,天下安.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规划布局到资金筹措,从建设实施到规范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以来,江苏新建高标准农田2070万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全省粮食总产连续多年超350亿公斤.在江苏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醒目标志,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坚实足迹,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火热场景……江苏农田建设有力提升了粮食产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启东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耕地面积85.19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8.69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66.76万亩,该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效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衔接,统筹规划,建管并重,统一标准,形成合力,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泰兴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农业增产增效基础,扎实推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2019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74%,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2020年,泰兴市将更加突出农业物质装备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科学统筹市镇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农村系统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区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进入"快进模式",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盘点·资讯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的重点任务。其中,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传统小农模式与现代农业激烈碰撞,当千年不变的土地迎来全新种植理念,当新型职业农民回归乡村沃土,当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那耕作了几千年、生吐万物的土地将面对什么样的变革?以前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等都有了新的名字——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2019年全国已建成6.4亿亩高标准农田,2020年有望达到8亿亩,2022年将达到10亿亩。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兰陵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9万亩。兰陵县以提高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扎牢织密农田管护网,提升耕地质量,长效利用农田基础设施,“建管并重”蹚出了一条粮食稳产增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正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江苏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绿色标志;在江苏现代农业丰收画卷中,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坚实足迹;在江苏乡村振兴的旗帜下,到处可见农田建设的火热场景……江苏农田建设为促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引领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屡谱华章。  相似文献   

14.
近日,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丽江市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投入80亿元左右,每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引导全省改造和建设1500万亩左右,年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万吨。  相似文献   

15.
正"市委市政府重视,愿意拿钱干这事,是我们南通的最大经验。因为高标准农田是夯实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保障。"南通市副市长赵闻斌在接受《农村工作通讯》记者采访时说,"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是简单地把地搞平、把水搞通,要把粮食生产方式变革、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三个方面揉进去,搞成一盘棋,实现整体推进,几方  相似文献   

16.
日前,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丽江市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投入80亿元左右,每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引导全省改造和建设1500万亩左右,年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万吨。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亟须对当前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实现多元化投入,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规划布局,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于2019年5月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并在2019年11月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我们要深刻理解农田建设工作意义,努力培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系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始终牢记政策性银行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近年来支持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创新经验,主动与各级政府合作,不断推动全省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由点向面铺开,成功实现了"盆景"向"花园"的转变。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分行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贷款余额41亿元,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主动担当作为,强化耕地保护,扎实推进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