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财会通讯》2006,(5):I0042-I004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近年来,由于重走长征路的两个外国人提出了“长征没有那么长”的说法后,有人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里数提出了质疑。那么,历史事实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做好秘书工作的传家宝.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本期起我们开辟“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栏目,着重反映广大秘书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红军传统,发扬长征精神,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风貌.赣南苏区是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开篇我们推出赣州市委的文章,读者可以从中领略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不朽魅力.……  相似文献   

3.
10月初,记者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湖南汝城、宜章、蓝山、道县、通道和广西兴安等县进行了走访。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听着当年战斗的故事,再看一看沿途今天红火的经济发展,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在采访中,很多企业家都表示,在红军当年征战的战场上发展自己的企业,他们都感到非常地荣幸,同时也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近年来,长征沿途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块红军战士抛洒热血的土地没有让英雄们失望。汝城:革命老区发展之困长征记忆:1934年1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一方面军自江西崇义进入汝城,历时18天,行程130多公里,足迹…  相似文献   

4.
黄选平 《秘书工作》2006,(12):36-37
位于甘肃最东端的庆阳老区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70年前,这里是党中央和长征红军胜利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站和落脚点,也是红军结束长征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70年后,这里成为我继承红军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而努力工作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李海文 《河北企业》2006,(11):72-74
<正>编: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近年来,由于重走长征路的两个外国人提出了“长征没有那么长”的说法,有人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里数提出了质疑。那么,历史事实究竟如何?请看——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的两位青年李爱德、马普安开始从江西于都出发,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经过384天的步行,于2003年11月终于到达陕北。他们在到达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吴旗县的前几天对记者说:“长征并不是25000里,而是12000到  相似文献   

6.
在参加长征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三十五军中都不乏陕西人的身影。究竟有多少陕西人参加了长征,至今却未见有精确数字。据载,仅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长征时,陕南苏区就有3000多人参加了红军。这里仅介绍几位长征路上的著名陕西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7.
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不仅创造了历史的奇迹,而且谱写了一种精神史诗,就此铸就了长征精神.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长征.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3):213-21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正确理解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继承、发扬和运用长征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天地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视死如归不怕苦,连克万重困难关。粉碎强敌围追堵,战胜饥寒与雪山。红军一切为人民,秋毫无犯史空前。军民合力谁能敌,落脚陕北开新乾。革命理想高北斗,团结一致大局先。自主决策唯实际,救国救民歼敌顽。驱除日寇胜蒋廷,确立共和民主权。强国富民挺世林,长征精神代代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王连未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2010,(12):94-9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铭记与再现渐渐远去的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在刚泰集团董事长、总裁徐建刚先生的提议下,上海刚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领导经过三个多月的磋商和策划,决定创作“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型历史题材系列油画,用统一的现实主义风格、色调,彰显当年艰苦卓绝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我在欢庆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歌声中走上了县委办公室秘书工作岗位.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到了长征胜利70周年,我也在秘书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2.
李霄凌 《秘书工作》2006,(10):16-19
编者按: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我们约请作家李霄凌撰写了这篇文章.《长征组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萧华上将创作的著名组诗,它以磅礴的气势,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本文在记述这部不朽史诗产生经过的同时,还介绍了萧华将军从一个兴国“赤崽“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北京餐饮国有企业便宜坊集团公司把原计划用于庆祝便宜坊590周年的钱节省下来,用来购买《地球的红飘带》等有关长征的书籍2000余册,捐赠给红军长征沿线的中小学校,弘扬红军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上百所中小学在捐赠中受益。六盘山地区、延安地区、遵义地区的十多名师生代表来京接受捐赠。《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著名作家魏巍,老红军、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老红军、原农业部部长刘培植,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等同志出席了捐赠仪式。王定烈将军回顾了长征艰苦卓绝而光辉的历程。著名作家魏巍讲述了他…  相似文献   

14.
覃强 《秘书工作》2006,(8):18-19
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第20个年头,我出生在广西北部一个壮、瑶、苗、布依族聚居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15.
我与友人在喝早茶时提到,今年全国各地都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重大活动,“长征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实践中的确得到了鼓舞并发扬光大,就拿我们20多年来的物业管理服务实践来说,无不闪烁着革命前辈前赴后继去夺取胜利的民族精神。我的朋友不屑一顾,说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6.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英雄的红军将士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用生命和热血抒写了可歌可润的壮丽史诗。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2006,(8X):1-1
七十年前,缔造两万五千里长征传奇的中农红军,也曾因各种原因徘徊于全军覆没的边缘。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途中种种关键性“绩效改进”的举措,中国革命也许要走更多弯路。  相似文献   

18.
《上海企业家》2007,(1):51-51
在长征纪念大会上,中共新老高层全体到场,新老红军集体“点兵”,新老干部少长成集,以少见的高姿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给“长征精神”下了一个定义:“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主席的智慧和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夺取政权和实现他理念的过程当中,既有理论指导、大的顶层设计,又能立足现实。在中央苏区,博古、李德在领导红军反国民党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中执行了错误路线,战略战术漏洞频出,红军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重大的军事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过:“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