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高新区向创新型科技新城的研究经历了空间的"形聚"、产业的"神聚"、根植性创新网络和创新型科技新城几个阶段,其中创新型科技新城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的源动力、实现载体、政策扶助条件、创新网络裁判员、更新途径、链接点、黏合剂和创新型人才的凝聚条件。通过对青岛蓝色产业发展现状和蓝色产业创新网络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青岛国家高新区如何围绕蓝色产业创新网络实现与科技新城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环境对高新区创新网络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其内部培育出发达的创新网络。只有在高新区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创新网络,高新区才能获得内在的发展动力,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否在区内尽快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创新网络,还主要与创新网络发育所依托的软环境有关。一、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如下(见图)。图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在高新区的软、硬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运行机制的激发和调节,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等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创新网络。在网络上,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  相似文献   

3.
金融中介是高新区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中介的类型进行了概括,然后着重分析了金融中介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新区金融中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融中介是高新区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中介的类型进行了概括,然后着重分析了金融中介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新区金融中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内部培育出发达的区域创新网络来。只有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区域创新网络 ,高新区才能获得内在的发展潜力 ,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企业发展的作用 ,然后分析了北京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及其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就如何培育区域创新网络 ,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145个国家级高新区入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出中国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然后针对这四大主导产业选取上海高新区进行社会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得出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并进一步利用Ucinet得到研发投入网络的中心性和结构性指标,通过Eviews进行回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等级度、度数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和创新绩效正相关,有效规模、限制度和接近中心度三者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加强和其他合作者的直接联系,多参与到研发投入活动中来;增加行业规范性,同时要防止研发投入网络的过度紧密发展带来的创新活动放缓以及创新传播的受限,要不断吸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入。  相似文献   

9.
为破解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增长不均衡、不充分突出的困境,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序列型网络RAM模型和引力模型,从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创新联系度两方面对39个西部国家高新区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西部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和使命,研究提出促进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化路径。结果表明,成熟型国家高新区需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创新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成长型国家高新区以引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为主要任务;发育型国家高新区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释放绿色创新潜能辐射带动邻近高新区;潜在型国家高新区则要敢于培育其独特的绿色创新文化,为成功对接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奠定基础。研究结论为西部国家高新区全面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吉林高新区着力建设创新高新区、实力高新区、和谐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地处"内陆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高新区率先发展、带动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挥了高新区在吉林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应有作用。高新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高新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论高新技术园区内区域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先后已建立了 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数十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些开发区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新体制的试验区。但我国的高新区与国际上成功的科技园区相比 ,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是因为高新区内的区域创新网络机制没有建立。本文将对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的作用 ,区域创新网络组成 ,我国高新区内区域创新网络的现状和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的框架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吉林高新区着力建设创新高新区、实力高新区、和谐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地处"内陆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高新区率先发展、带动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挥了高新区在吉林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应有作用.高新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高新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个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宏观区域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使用效果进行情景分析的决策框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然而先前对影响中国高新区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禀赋因素,如固定资产投资额或从业员工人数等,缺乏对制度性因素如省级高新区"升级"成国家级这一制度变迁效应的实证考察。对此,本文借助贝叶斯网络静态情景分析方法探讨制度因素与高新区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制度因素在中国高新区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省级高新区"升级"政策如果结合加大R&D经费投入将会促进高新区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从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的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集群创新3个方面,针对我国53个高新区进行比较,提出改善区位布局、调整结构、加强制度建设等提高我国高新区网络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是孵化、催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新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一种普遍做法.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各国的高新区作为智力资源的密集区,不仅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高新区创新模式特征的分析,结合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规划的实例,试图摸索出园区规划在高新区创新环境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与创新绩效,发现我国高新区人均创新产出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对应的大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但创新绩效并不突出的中小型企业却获得了高速发展.这反应了当前在资本主导下对创新要素的挤压与驱逐,同时资本边际效益的提高强化了企业规模收敛动机,因此适应不同规模经营的产业集群形态并未完全成形.针对此提出了梳理高新区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绩效规模效应;打造共享平台,破除要素流动障碍;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由"旧质"向"新常态"过渡发展;优化产业资本产业分布等建议提升高新区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以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为基础,分析提出建设区位、密切与上游机构的联系、营造创新环境、与城市区域融合构筑城市、区域"技术极"是增强高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和发展模式之所在,并以此对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经济》2019,(6):58-66
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2011—2017年我国88个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创新国际化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总体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东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地区内差距最大,西部国家高新区地区内差距最小;东部国家高新区与西部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地区间差距最大,中部国家高新区与西部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地区间差距最小;地区内差距是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东部国家高新区、中部国家高新区和西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均呈上升趋势,除东部国家高新区外,中部国家高新区、西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的多极分化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仲恺高新区今年将以"恺旋人才计划"、"恺炬创新行动"两手并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打造珠三角高层次人才洼地。仲恺高新区围绕"4+2"产业招商引资,吸引着国内外新兴产业投资者的目光。目前,信利AMOLED、光子科技、迈锐光电等多个重大项目动工建设,十多个项目建成投产,这些新兴产业项目的集聚引起高层次人才需求量急剧递增,招才引智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迫切需求,近两年仲恺高新区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军  姚佐文 《技术经济》2009,28(3):1-4,9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