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历经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始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市场化转变期和始于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增加就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面临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界限不清、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在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但离岸服务外包不受重视等问题。目前,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曾陷入迅速衰退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恢复增长。在我国,人才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应制定政策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业协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协调发展和不断完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在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同时,需要吸纳大量的人力资源,就业吸纳优势显著。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符合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要求,旨在为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强化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提高其运营效果。通过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避免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信息发布与运用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其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尚未到位;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有待加强;"营改增"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税负不降反升;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建议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就业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陈昭  刘岭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34-136,142
使用就业弹性指标量化分析北京服务业的社会效率。根据各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数据,建立模型后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程度,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说明服务业发达程度对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在研究北京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如何提高其发展的竞争力,审视北京发展服务贸易在人力资源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要素,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以及推动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入手,分析了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短板,比较借鉴了国内兄弟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经验,思考并提出推动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同时也面临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较小、档次较低、集聚化水平不高、集聚内部驱动力欠缺、外生机制推动不足等问题。从空间组织理论视角研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内外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3种空间组织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圈层式集聚模式、围绕高人力资本的综合化集聚模式、由政府主导的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模式,旨在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逐渐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软件和服务业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引擎。软件和服务外包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有利于我国大量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婉  张凯 《经济师》2008,(8):70-7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就业增长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经进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偏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偏缓。所以,要提升服务业的经济和就业增长效应,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的特有模式,对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体制创新、提高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归纳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梳理了园区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发展历程,研究了园区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园区建设发展中的经验特点和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对构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雷  郑美群 《经济纵横》2012,(10):64-67
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欠发达地区吉林省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险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栾存存 《经济研究》2004,39(1):25-32
本文通过基本面分析和动态模型分析 ,研究我国保险业增长的状况、路线和动力 ,并从消费角度建立了保险业和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长期和短期模型 ,结果表明 ,保险增长源于保险业自身的扩张、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的结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状况,发现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体系行业排名中已名列前茅,并且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长率快速成长。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结构效应,通过产业关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经济服务化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五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但两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渠道有所不同。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即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非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但对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此外,FDI对制造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以及对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is underdeveloped, in comparison with not only the past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similar level of GDP per capita, but also other similar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present. We define this deviation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other countries as the “development deviation puzzle,” and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cost disease” hypothesi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puzzle. We test our hypothesis using the data from the urban cluster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service industry is driven by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eviation puzzle” is indeed roo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cost disease.”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o correct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the strategy of investment-driv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ust be changed. Expans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important in increasing the intensities of human capital and foreign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5.
汪斌  金星 《技术经济》2007,26(1):44-47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计量模型分析15个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旨在揭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一般经验。本文的基本发现是,生产性服务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的中间投入,在某些行业,它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中间投入;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金融保险业对纺织服装业和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大,而商务服务业对计算机制造业的提升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产业和技术成长规律,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及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体制性障碍、产业基础区域差距悬殊、核心技术缺乏、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经验启示,积极整合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各大要素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以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经济与管理》2005,19(5):12-16,21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服务业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服务业有着极高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中国就业压力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政府片面追求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西方的理论,在此阶段制造业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为制造业的技术更新能力明显高于服务业。本文从发达国家工业化期间的历史数据入手,首先横向比较了我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然后又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进行了多维的比较与探索,提出了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的适当地位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焕明 《财经研究》2007,33(9):88-100
文章基于一个教育效率的水平创新模型分析了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指出人力资本是影响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通常所言的静态比较优势战略无法改变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本上的比较劣势,因而落后地区也就无法发挥所谓的后发优势进而实现与发达地区间的经济收敛。而只有基于教育质量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提高,实行人力资本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或追赶战略才能让落后地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最后文章以中国为例验证了这一结论并简要提出了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凯 《经济与管理》2011,25(10):71-75,92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对各个不同收入组别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还是对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历史进行纵向分析,都可以发现服务业产出比重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均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是由于服务创新的作用,促使新旧服务业部门不断更替,服务业主导产业部门不断变化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