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灾害的种类 城市灾害始于城市化进程,我国典型的城市灾害发生于20世纪40~50年代,而对城市灾害展开研究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笔者在《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将城市灾害归纳为14大类:(1)地震灾害;(2)水灾害;(3)气象灾害;(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6)公害致灾;(7)建设性破坏致灾;(8)高新技术事故;(9)城市噪声危害:(10)住宅建筑综合症;(11)古  相似文献   

2.
一、雷灾频发防雷形势严峻 雷灾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特别提到的灾种之一. 据统计,任何时刻,地球上有1500个-2000个雷暴.每年地球上发生10亿次雷暴,每秒钟30-100次之多的落地雷.有些地区,顷刻间可以同时发生2000多个闪电.雷击电压可达107-108伏特,一次雷击电流可达100-300kA. 中国气象局对我国雷电灾害情况都进行收集汇总,每年出一本汇编.2009年的汇编就收集到全国发生的雷电灾害共13481起.雷击死亡371人,伤310人,财产直接损失2.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6.4亿元.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政府管理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网络化浪潮的衍生物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了,这是人类发展史的又一重大异质性事件,它宣告了网络化时代的开启.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地下空间的外围是土壤或岩石,只有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一方面它对很多灾害的防御能力远远高于地面建筑;而另一方面,当地下空间内部出现某种灾害时,所造成的危害又将超过地面同类事件。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良好的防灾功能,使之成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的重要场所,又要重视地下空间内部防灾技术的研究,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及防灾特点一、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日本曾对1970 ̄1990年发生于日…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与社会资本积累的理论内涵及其关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治理与社会资本理论 (一)城市治理理论 1、治理 治理一词作为政治与行政管理范畴由来已久,治理的概念在西方区域(包括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频繁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6.
王昂  段立  陈亮 《全国商情》2009,(11):11-13
城市是一个关系复杂、因素众多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大系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载体,它所特有的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和广泛流动,使得公共危机问题具有明显的高频次、大规模和不确定性.如何提高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2008年初发生在湖南郴州市的"百年难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暴露出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诸多漏洞.城市危机管理是衡量一个政府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一再证明,建立健全城市危机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大致历经起步、发展、管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使上海城市面貌、功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又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在上海城市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承上”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及总体城市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城市灾害风险也更加集中、潜在破坏力更大。为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所造成的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必须加强城市灾害管理。城市灾害管理需抓住意识、管理、技术和演练四要素,从提高意识、落实管理、技术保障和培训演练四个环节入手,并注意城市灾害救援实施过程中的"五支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前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称为商业改进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简写为BID)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复兴发展模式在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出现,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采纳.从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成立第一个BID以来,BID模式迅速扩散到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BID堪称当代西方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一大创新,我国学术界对商业改进区的介绍和研究还颇为少见[1][2],其实施有效促进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复兴和繁荣,提升了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世界出口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变动 从世界范围看,按过去的惯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贸易居首位,投资次之.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比其他国际经济活动,如贸易(出口)和技术贸易的增长迅速得多,而且是贸易和技术转让越来越依靠投资.图1给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至80年代末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出口贸易、以及技术贸易费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经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结果.90年代中期以后,在此基础上,战略管理理论在外部环境日益动态化的条件下,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愿景驱动型管理理论、战略转折点理论、合作竞争战略思想理论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1998-2008年全球发生的可统计的重大灾害数据出发,从其发生的频率、危害的程度、风险的分布、所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与自然灾害、人为重大灾害之间的关联度上,分析近11年间全球重大灾害的风险分布特征,并就全球防灾抗灾做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地区性的整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极端气象的风险评估和灾害气象的群防群控以及科学预测,重大灾害信息共享和应对灾害的技术共享,重大灾害的民间救助与政府参与同时并举,以及扩大地区性或者行业性重大灾害风险基金的覆盖面、提高公众参与重大灾害保险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郑如莹 《新智慧》2005,(9):61-62
一、环境负债提出的背景 环境问题是在被列示为会计报表中的负债之后才开始受到公众关注的。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案件,对受牵连企业的财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某些环境负债甚至大大超出了管理当局的最坏预期。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理论评析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经过了50多年的演变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的发展观即经济增长发展观,60年代则改良为经济发展发展观,70年代演化为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的综合发展观,80年代深化为可持续发展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治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社会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股潮流。就公共管理而言,治理是多元主体在对权力和权利的结构和运行机制重构的基础上,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后,上海的城市发展正转向以建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功能开发。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在城市管理中,基础设施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行质量。本文拟就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模式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危机管理和社会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理论始于1962年的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回复和平这一分歧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收拾事态的体系。1970年代,随着公害、环境破坏、石油、粮食等资源危机、大规模的地震等大灾害、恐怖事件以及暴动等直接或间接威胁国民生活的安定和国民生存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表面化,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 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日本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期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日本危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际贸易的时间分水岭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当代国际贸易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当代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代多边贸易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当代国际贸易的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避税天堂"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19世纪末兴起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20世纪50年代末期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及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前二十多年的资本自由流动是其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和"避税天堂"有着联系;西方国家政府和其它左翼等社会力量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提出对"避税天堂"加以限制的要求,特别是G20峰会作出的承诺使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一重大问题应该引起中国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旱灾此起彼伏。究其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因地壳地貌运动而发生的地震之外,其他灾害大凡是由于人为的对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