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现有研究往往把辱虐管理视作一个单维概念,本文在严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区分显性辱虐管理与隐性辱虐管理,剖析其对下属职场偏差行为的不同影响,并探讨绩效归因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来自237位企业员工的数据,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显性辱虐管理对下属个体偏差行为有正向影响,绩效归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显性辱虐管理对下属组织偏差行为有负向影响,绩效归因越强则该作用越强;隐性辱虐管理对下属个体偏差行为和组织偏差行为都有正向影响,绩效归因越强则这两个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2.
一、在投资视角下企业具有双重性质,每个企业首先是被投资人,其次是投资人。因此,投资成本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但是,人们在分析投资成本时往往只重视显性投资成本不重视隐性成本,在显性成本中只重视债务成本,不重视权益成本。这种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偏见导致企业核算利润上的误差和错误。直接影响了企业价值的理解和计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知识的可转移性,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也包括在产品等中隐含的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是计算机不容易处理的。知识在企业中是螺旋式发展和转化的,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螺旋型动态转化。知识有四种转化方式:(1)知识社会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碰撞,产生新的隐性知识;(2)知识外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从而方便地为整个企业共享和继承;(3)知识转换,使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容易被再利用;(4)知识内化,指组织范围内显性知识向个体的隐性知识的转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税务筹划往往仅考虑显性税收,事实上,隐性税收对企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文章从显性税收和隐性税收的内涵入手、分析隐性税收的产生的动因、构建了隐性税收计量模式,得出税务筹划中需要隐性税收分析工具的引入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 在企业管理中,按其影响方式,可分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显性管理是直接的、外显的,通过企业组织中确定的管理机构发挥其管理职能,从而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管理目标绩效的一种活动。隐性管理是间接的、内隐的,通过企业组织中特定的环境、主要是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从而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管理目标绩效的一种活动。由于显性管理的"直接性",因而它所呈现的是强而迅猛的灌输力,其结果导致管理过程的"突变",在突变中获得明显的功效;隐性管理由于其"间接性",因而它所追求的是渐进不衰的浸透力,其结果导致管理过程的"渐变",即在坚持不懈中逐步获得成功。显而易见,前者见效快,但带有深刻的管理痕迹,在特定条件下,往往有前劲而少后劲,因而不稳固;后者见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管理中,按知识的属性和获取、传递的难易程度,可将企业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编码方便。容易沟通且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对于企业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是隐含的且难以模仿的,因此不易被复制或窃取,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7.
<正>一、SECI模型的基本假设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研究,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995)提出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的员工头脑中拥有大量的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而能够用言语表达的显性知识相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部分,犹如"冰山一角"。由于隐性知识是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创造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而SECI模型就是实现该目标而创造的方法。野中郁次郎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包含知识创造和转化过程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花 《企业经济》2001,(12):21-22
“人才流失”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才从企业中流出,跳槽到另外的企业,即人才的显性流失;一是人才虽仍在企业中,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即人才的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9.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来推动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包括:(1)获取知识并消化、吸收知识;(2)创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确保知识在组织内即时扩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施工企业的年产值从几亿元猛增到十几亿甚至更多。但是在建筑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利润却没有什么变化,有的甚至还陷入了干得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如何降低成本,争取企业发展,成为困扰国有施工企业的难题。我们知道,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隐性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笔者通过对项目隐性成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项目隐性成本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都是专属于男性的游乐场。创造企业所需的魄力和激情、管理企业所需要的手腕和气场、商业战争所需要的冷酷与果敢……这些商界成功人士的品质,往往更接近于男性的气质。或者说,这是由于男性主导而创造的商业逻辑,在构建偏于男性的话语的同时,使得希望在企业中一展身手的女性遭遇了显性及隐性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价值工程》2002,(1):24-26
本文从分析企业竞争战略开始 ,阐明了成本领先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战略 ,并进一步指明实施全面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有效路径。而全面成本管理包括显性成本控制和隐性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企业应如何进行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的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一.经营哲学与企业风气 企业经营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即可视资源,由人财物构成,隐性资源即不可视资源.隐性资源最引人注目的是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流动在企业内的风气.是企业内部职工统一意识.它如同空气和水那样重要,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影响巨大。企业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良好的风气能使企业效益长期增大.差的风气则使企业效益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显性知识,忽略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一些企业用高工资、高福利、高报酬网罗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但是整个企业却没有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管理机制,无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支持,造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隐性知识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个人化和很难规范化的表达.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共享,搭建这两部分知识流动和转化的平台,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互转换,挖掘知识潜力,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刘辉 《企业导报》2014,(9):85-86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之外的成本。而物流成本正是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所组成。如何将具有隐蔽性、爆发性的物流隐性成本显化出来,是现今物流企业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集合方法来显化物流活动中的隐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张杰 《企业研究》2012,(14):160-161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将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在做,但往往成效不大,这从长期来看却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只看到企业中发生的各类"显性成本",却对企业中各类"隐性成本"视而不见。对于这些"隐性成本"的控制,除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外,更应从企业战略层面来考虑成本消减,将成本控制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隐性契约的存在使得显性资本结构的背后隐藏着不受关注的隐性资本结构,隐性资本结构是企业在考虑顾客以及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对企业隐性负债及隐性股权的安排。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资本结构的构成,探讨了隐性资本结构与显性资本结构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基于隐性资本结构的完善现有公司治理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种知识可以相互转化,最重要的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本文在对隐性知识进行了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张治民 《价值工程》2013,(20):175-176
长期以来,企业及员工之间的行为、关系、责任都是以显性合同加以规范,但是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及成本导致显性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的局限性。带来的的结果是:企业失信、员工失信,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缺失。隐性合同是基于合同双方的心理的非限定契约,这种非限定性可以根据契约双方需要增加信息。隐性合同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地弥补和解决显性合同的缺陷,使隐形合同更具强制力。文章主要研究企业、员工之间的隐性合同模型构建条件、模型构建以及研究在隐性合同条件下的企业、员工间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