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开始而发生的。工业化生产的地域集中规律,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化的极大发展。世界工业化进程发端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机器化大生产掀开了世界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新篇章。各国进入工业化的历程不同,有先有后,进人工业化历程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已于20世纪中叶完成了工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道》2015,(1):28-29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50年至1760年,始于英国的一场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业的大变革,也被称为"产业革命"。1769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一系列技术革命让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亚太地区:工业化重心的“向南推移” 自从英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变革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富足、文明、强盛的—一同义语。世界各国无不竭尽全力,争先恐后地以求登上工业化的华丽殿堂,而国际社会也认为,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无疑是衡量一国经济落后或发达与否的标尺。正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首先步入工业化进程.最早享受到工业化所带来的繁荣。但实现工业化之后,全世界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之后日益认识到环境污染.而发展中国家是在为工业化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实现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环境污染虽然没有髟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却使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之初面临着究竟是先实现工业化.还是先处理环境污染的问题.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树立科学的发展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有效协调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源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分析和论述了科技进步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技术革命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源泉和新时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郭爱民教授的新作《多视角透析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出版。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多重视角,全面考察了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和经营问题,是作者研究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问题近十余年的成果,读后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 1840年至今,这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头等大事,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但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地区也是少数,有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工业化水平决定了世界各国在国际上的基本地位,也是国家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东工业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正 《南方经济》2003,3(7):7-11
本文从分析广东工业化进程所处阶段和问题入手,以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工业结构高度等进行综合判断,认为广东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转变的阶段上,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只有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为基本途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装备工业发展带动工业结构升级,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才能促进全省整体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基于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没有现代服务业巨大发展的工业化就谈不上"新  相似文献   

10.
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事实上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题,可以说,一部工业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就是近代以来各国兴衰成败的历史。工业化的不同阶段,资本形成以其不同的特点有力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资本市场,加速资本形成,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将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了其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方经济》2007,(5):49-51
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阶段提出的新战略方针,是更好地实现工业化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解决我国资源替代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也为高起点地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但对不同省区,因各地区的工业基础条件和信息化程度不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不可能采取同样的发展模式,齐头并进。如何把握政策机遇.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探索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重庆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经济》2004,(11):27-34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当今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无不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产业和人口持续向城市集聚和转移,工业主体基本沿着“轻工业——重工业——高加工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走在时代的前列,并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英国18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化;法国、美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初期和中期基本完成工业化;苏联(俄国)和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到19世纪60、70年代才开始起步,至20世纪60、70年代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回顾这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之路,我们发现,虽然他们的工业化模式不尽同,甚至相同模式的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其中的许多经验、教训具有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徐秀莲 《内蒙古工作》2004,(12):28-28,23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所有发达国家、地区都毫无例外的经历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是经济发达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我市的工业化仅在起步阶段,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全区、全国低16和28个百分点。2003年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占GDP比重只有17.5%,实属农业主导型经济。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俞云峰  吴畅 《北方经济》2017,(12):48-51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的产业更新、人口与空间优化,是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来源,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挥新型工业化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就业形势的严峻主要体现在城市失业与农村失业形成了合流。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有: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岗位;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选择机会;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能力;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愿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工业化大多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化之路。弊端是相当明显的,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发达国家为其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和治理成本。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由刚建国时一穷二白的状态飞速跨越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种种不利影响在我国也日渐突出,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瓶颈。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关乎我们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历史时刻所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构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这是各级各部门领导普遍关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有关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业化大多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化之路。弊端是相当明显的,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发达国家为其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和治理成本。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由刚建国时一穷二白的状态飞速跨越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种种不利影响在我国也日渐突出,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瓶颈。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关乎我们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历史时刻所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构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这是各级各部门领导普遍关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有关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