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其中,农村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的创业化,作为一种敢于善于开创农村事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2.
“百县千乡宣传化工程”是中宣部、中央明办、化部组织实施的化扶贫工程,也是宣传化战线的示范工程和农村牧区精神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宣部、中央明办、化部的有关指示精神,从我区农村牧区的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与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化“精神”;重化“活动”,轻化“内涵”。以“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化设施、化环境、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化形态纷呈的“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化产业增强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化产业面临的体制、管理模式、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化竞争力,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广东山区农村化建设目前面临诸多难题,与广东提出“建设化大省”的要求极不相称。关于基层化事业的政策也制定了不少,但为什么这样难落实?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我国把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地区政府结构的基础,在乡镇以下的村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治管理。然而,随着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治理结构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激进派”、“改良派”和“保守派”三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徐天海 《中国西部》2013,(30):14-14
前几日,武汉章女士的10岁女儿在学校竞选课代表失败,回到家后哭着对章女士说:“都怪你,教师节别人送卡,你硬让我送花,太寒碜了,我没选上就是因为这。”这本是一件小事,然而小中见大,反映出了当前师生关系正面临着“被”世俗化的危险。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教育本来是一种培育人健全成长的高尚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在人品学问方面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7.
农村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着思想、智力和精神支撑。近年来,滦南县把农村化建设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实现了三个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郇岩 《魅力中国》2009,(16):87-8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广大农村还是一个文明程度、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和相对贫乏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近几年政府倡导的“文化下乡”(本文专指送图书、电影、戏剧等狭义上的文化下乡)可以说是一个极富创意的举动,它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子尧 《魅力中国》2010,(34):138-138
文化的结构型形态决定了其本身的丰富,让人们从中了解到社会与文化两种概念的不同,而使我们更为直观、形象的将文化的积累理解为社会发展地一种常态。这样就不会在制度与规则之间反复的纠缠;也不会在“文化”还是“人化”的问题上纠结不清。文化是有生命的,社会是一种状态,它们随时间不停的做着更换,长久以来,文化所留下的瞬间与永恒,在时针的指引下,为我们诠释了曾经的过去.与即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观念通常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人把“又”“见”“今”“心”的字面组成解释为观念,也就是说,经常看得见的能够左右你今天心思和想法的就是你的观念。观念就其本质来说,是属于主观世界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和思维的过程,但是这种意识和思维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结合目前我市的“三农”发展现状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既有“农业”问题,又有“农村”问题,关键则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其它问题不能说迎刃而解,也相应地会一帆风顺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农民与此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行贿者瞅准并利用官人们的某种“雅兴”,投其所好地奉上某种“雅品”,从而使受贿者成为手中猎物,此谓之“雅贿”。比如,有官人爱好钓鱼,便有人备好进口的高级钓竿恭请他去鱼塘垂钓;有官人喜欢打猎,就有人送上昂贵的猎枪并陪同其前往狩猎场;有官人钟情高尔夫球,则有人办好价格惊人的俱乐部会员证拱手奉上;有官人热衷于打麻将搓骨牌,于是拥来了一帮麻朋牌友,且他们总是只输不赢。同样,某官人爱读书,便有人送楠木书橱;某官人好写字,就有人送田黄石印章;某官人爱字画,八大山人的真迹自有人送进书房;某官人爱养花,名贵花木自…  相似文献   

13.
桂同勋 《西部论丛》2005,(10):80-80
很多人都认为,钱需要拼命“挣”才能获得,要说“钱”能“想”出来,不啻天方夜谭。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创业成功,就必须有新思维,多想、巧想、妙想,“想”出条条新财路……  相似文献   

14.
柯山 《中国西部》2010,(8):64-67
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可以说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相似文献   

15.
梁胜 《乡镇经济》2002,(8):43-44
提起1958年的“大跃进”,五十岁左右的人都记忆犹新,那真的叫瞎折腾啊。那时,国人像着了魔,砸锅卖铁去“大炼钢铁”;十多亩的稻子移到一亩田里去放“高产卫星”。一番折腾之后,库里粮空了,家里“玩完了”,全国饿死了百万人。这样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让五十岁上下的人现在想起来,脊梁骨的凉气还直往上泛。然而,对四十岁以下的人来说,却像是遥远的“天方夜谭”。今天,在一些地方“大跃进”之风再起,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当然,这次“大跃进”不是党中央的“号召”,更不是全国人民的意愿,而是一些基层和中层干部的“杰作”。特…  相似文献   

16.
文翔 《湖北经济》2002,(12):44-44
自从经济与化发生“你搭台,我唱戏”的姻亲关系,形形色色的“化”和古古怪怪的“节”如雨后春笋出现了:比喻说,炸油条是百姓爱吃的普通早点,如果有财主想投资办“油条节”,不妨请吃时饭的秀才“制造舆论”,论述“油炸格”的来历和吃油条的爱国主义,等等:为赶时髦,我也想探索一下“尿化”,是否有人想办“尿节”只有天晓得。  相似文献   

17.
《东北之窗》2013,(21):24-27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群体。他们进入了城市,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还保留着农民的身份和户籍,成了“非城非乡、亦城亦乡;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边缘人”,但相对于仍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来说,这些人大多数是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有一定特长、有竞争意识的农民“精英”,成为对农村、对城市都有一定影响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8.
谢霞  张月娥  刘昊 《宁波通讯》2012,(10):24-26
童年,本该是人一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时光;孩子,承载的,也本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生命“本该”的意义,对于智障儿童和他们所在的家庭来说,却是多么不可及的“拥有”。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7,(111):1-16
德清县以推进“农业企业化、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化、管理民主化”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做法,为发达地区高起点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报告在分析德清县经验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提升农村“五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知青一代是承载了太多沧桑和不幸的一代,他们曾身不由己地卷入到“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的运动中。然而正是这一代人,他们在经历了种种苦难和坎坷之后竟喊出了“青春无悔”的口号,流露出令人费解的知青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