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财政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大时代背景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国家体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逻辑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重视财政的国家属性,坚持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现代国家基本要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重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路径上,应将政党—国家的历史使命、符合国情的法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现代国家建构理念融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中,实现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土地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土地收费法律制度。税收国家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类型,是指国家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的大方向是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基本宪政意蕴实质上就是纳税人权利的彰显以及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税收国家框架下,"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3.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1):60-63
<正> 一、财政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1.财政风险的类型。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风险划分为两大类:内生性财政风险和外生性财政风险。外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如经济运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的风险。内生性风险则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  相似文献   

4.
建设民生财政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要求建国以来,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财政前面加的修饰词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先后出现了国家财政、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等。最近几年又提出了民生财政的概念。相反在西方国家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概念,财政就是财政,  相似文献   

5.
实现振兴国家财政这一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正确判断我国财政能力的现状,从而寻求振兴我国财政的基本途径。本文认为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是振兴国家与政府;国家财政能力的下降,导致财政支出满足不了正常的政府职能需要,政府不能提供足额的公共产品,则是政府的最大失职;集中财力不仅体现在增量上,还应在调整存量上下功夫;财力分散的背后是财权分散,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集中财力与集中财权并重  相似文献   

6.
无论何种政体的国度,其政府也不是由单一的中央政府构成,那么,作为维持国家存在,保障政府行使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的国家财政,也并不只是由单一层次的中央财政构成、史实表明,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不同层次的地方财政,除了具备巩固和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保证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以外,还具有中央财政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是,迄今为止,在财政理论界,对财政功能的认识,都是以单一政府为前提的,客观上缺乏一种以单一政府为前提的财政观所未有的新的分析角度,即基于国民经济分层次管理立场对地方财政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列主义国家观和财政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常识,财政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握有政治权力的国家管理(统治)执行国家职能的一个权力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强制无偿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为保障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消费需要,不是什么所谓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西方学的“公共财政论”是抽象掉阶级烙印后相对统治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费内容范围上而言的一种观念,是不肩负营利竞争性生产建设投资的一种窄口径财政模式,它本身不具制度属性,可“各为其主”,为任何国家管理(统治)实行经济管理所用。鉴于我国财政实践的深刻教训,公共财政框架对我国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财政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经济论坛》2004,(18):119-119,126
日本财政无论是国债依存度、长期债务,还是财政赤字指标,目前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坏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财政状况使日本国民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改革现行财政制度和财政结构的愿望和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小泉内阁在2001年6月推出了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把财政结构改革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柱,指出日本今后财政结构改革的总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从商品货币经济中分离出来的经济范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信用的范围和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财政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以信用形式筹集财政收入和运用财政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发达的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发达的财政信用相配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财政信用就成为了理所当然,势在必行的事了。  相似文献   

10.
财政的本质及在新时期的职能作用贾康一、对财政本质的基本认识关于如何认识财政及其本质,自50年代我国学者对前苏联"货币关系体系说"提出异议,并逐步建立"国家分配论"以来,学术界的讨论时起时伏,流派层出,持续至今。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11.
元朝曾经轰轰烈烈,盛极一时,然而仅立国98年便轰然倒塌,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吏治腐败等等,但国家财政管理的失误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过量的财政性货币发行,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是国家财政崩溃,并导致政权崩溃的诱因;财政管理的混乱是国家财政崩溃,并导致政权崩溃的主观原因;元朝决策对财政思想氛择的优柔寡断是国家财政崩渍,并导致政权崩溃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基层财政较为困难。我国《预算法》规定,我国预算管理上将财政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故称五级财政,而基层财政主要是指县以下各级财政。村级虽然不设一级独立财政,但村是我国最基层政权组织,“无财就难以理政”,村级也存在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管理问题,今后收支管理也将日益规范,村级政权组织的收入与支出,也应该作为一级财政看待,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的基层财政应该包括县、乡、村三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江泽民总书记为《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所作的批语展开论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宏观调控的4种主要手段以及财政宏观调控的4大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既有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评价,也有对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财政政策,财政改革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常永莲 《经济论坛》2001,(18):43-43
财政信用是指财政与法人、自然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在财政领域,信用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比如国家财政的主要信用工具--国债、外债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好信用手段,发挥好信用的作用,我们还缺乏体验,因而我国目前在财政信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大了财政的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当前,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奋斗目标,也是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一、转变财政职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前提公共财政既非生产型财政,也非“吃饭”财政。因此,构建公共财政要走出财政与经济建设无关的误区。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并不是说财政要退出经济建设领域,而是要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公共建设和提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在具体工作上,应着…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构建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 财政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直接显性的财政风险、直接隐性的财政风险、或然显性财政风险和或然隐性财政风险,它们都涵盖在同一个财政风险矩阵当中。现阶段要建立完善的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妨可以先建立直接显性财政风险的预警系统,运行并完善它;对于其他三种财政风险来说,应该在预算中列出,作为潜在的风险参考。因此,我们有条件地建立财政风险预警系统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轩  洪生 《经济师》1993,(3):19-22
<正>财政泄漏的表现 所谓财政泄漏,是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在运行过程中偏离财政管理的轨道而产生的财政收入流失或财政支出浪费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它以截留或变相截留国家财政收入、人为扩大不合理的财政支出为主要特征,使财政资金或应属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资金由国家向单位或个人转化,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化,从而加剧了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困难。 财政泄漏的表现形态各异,从不同的收支渠道分析,主要有以下十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子概念。一方面,政府财力直接干系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它通过影响经济安全间接影响国家安全。财政安全的基本要求为财政具有偿债能力,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保证未来某时期用基准预算盈余弥补当前债务。实现财政安全的更高要求是防范风险,利用风险价值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姜继增1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两大类型的财政体制:一是1980年以前实行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统收统支为特点的财政体制。二是1980年以后实行了以地方财政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财政体制,都是与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