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4,676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76.8%,平均每年递增6.5%。同期,粮食总产量增长32.8%,平均每年增加1110万吨,年递增3.2%;棉花产量增长95.9%;油料增长1.9倍;猪牛羊肉产量增长1.3倍;水产品产量增长1  相似文献   

3.
信宜原是广东省一个重点扶贫的山区县.改革开放以来,信宜市依托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经济的成功之路,初步实现了富民强市的目标.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9.1亿元(90年不变价),九五期间(下同)年均增长14.1%;.工农业总产值达103.3亿元,年均增长13.5%;外贸出口总额2.0亿美元,年均增长38.5%;财政收入达2.68亿元,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5元,年均增长10.4%.90年代以来,信宜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林牧渔总产量百强县(市)"、"全国水果百强县(市)"等国家级奖项和荣誉称号.结合我们走过的道路,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虹口区经济在城区经济乃至上海经济中已有一席之地,研究虹口新三年经济发展对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和上海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潜力过去三年,虹口经济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四川北路商业街繁荣兴旺,城区改造走出新的路子,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财政收入可达到17.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3.7%,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2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4.9%,商业销售收入可完成2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3.53%,工业销售收入可完成35.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6%,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房地产一切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其规模已经超过更新改造投资,首次成为仅次于基本建设的第二大类投资,实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突破,从发展轨迹看,199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有254亿元,相当于更新改造投资的30%,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5.6% ,到200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已经达到4984亿元,与更新改造投资(5108亿元)旗鼓相当,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15.1%,平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1990-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22%《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增长34.7%,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长12.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4%,在各类投资中仍然遥遥领先,其对总投资增长的贡献达到31%,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6.
广西贺州地区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毗邻广东,靠近港澳,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几年来,贺州地区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依托广东市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在受到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5以来,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以17.19%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sl.88亿元(不变价,下同),比去年增长12.8%,农业总产值达扬.13亿元,增长10.2%,工业总产值达7817亿元,增长门.5…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垦区经济已有较大发展,但与全国横向相比,差距很大。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措施,提高生产力水平,对今后垦区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垦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1.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从1978—1987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由7.1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4%,低于全国平均每年增长8.9%、全省平均增长6.7%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由429元增加到72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31元,比全省平均少369元。社会总产值由20.5亿元增加到47.8亿元,平均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国土面积 1 7.9万平方公里 ,人口 785 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0 0 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 1 769亿元 ,比上年增长 1 0 .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 2 0 1亿元 ,增长 1 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5 0 1 3亿元 ,增长 1 1 %,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9.
广东国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人口785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1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13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2211亿美元,增长25.3%,其中出口1184亿美元,增长24.1%,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26.2%。今年的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  相似文献   

10.
上海近年来外贸出口增长相对缓慢,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主要障碍。如何以“复关”为契机,努力扩大上海产品出口,是上海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根据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到2000年,上海对外贸易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2000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达4000亿元的预计,届时,外贸出口总值达2000亿元,上海口岸外贸出口必须达到200亿美元,每年需保持15.4%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区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359.95亿元,比2006年增长284%;村组集体经营收入110.36亿元,比2006年增长335.6%;农民家庭经营收入92.28亿元,比2006年增长318.8%.2010年农民纯收入总额17.69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1022元,居泰州市之首,年均增长率12.6%.  相似文献   

12.
东莞,广东"四小虎"之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由一个往日靠天吃饭的农业县变成一个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新兴工业城市。如今,东莞的经济增长在全省乃至全国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东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9年,镇、村、组集体总资产达817.5亿元,其中村组集体总资产达453.3亿元,平均每个村拥有资产8168万元;村组两级集体净资产336.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5.8%,净资产超亿元的村有92个,占16.6%;两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额达44.9亿元,平均每个村810万元,纯收入超过千万元的村有126个,占22.7%。1999年与1978年相比,村组集体总资产增长了183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垦经济》2003,(11):10-12
海南垦区不断加大工业投资,近年来,每年投资额超过1亿元,使工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增值,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逐步提高。至2002年底,垦区工业固定资产原值20.5亿元,净值13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加4.5亿元和1.7亿元,增长了28.13%和15.04%。2002年全垦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35.75%,比2001年增长9.1%;完成工业增加值6.92亿元,比1997年增长17.3%,比2001年增长5.5%。中密度纤维板实际生产能力达年产8万立方米,比1997年增加生产能力4.1万立方米;锯材实际生产能力达年产30万立方米,比1997年增加生产能力1…  相似文献   

14.
一、四川开发农业的现状与潜力开发农业主要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入较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对非耕地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土)以及现有耕地进行综合性、多层次利用,从而拓展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变自然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的一种商品性农业.近年来四川的开发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86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280.9亿元,比1978年增加117.4亿元,增长71.5%,平均每年递增7.0%.由于开发农业的蓬勃发展,加上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四川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然大幅度增加,198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23.8万吨,产值达118.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2.8%和24.6%;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川中丘区的蓬溪县隆盛镇从1983年起率先进行实战和探索,现已结出满枝硕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广大农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隆盛镇有15个村,154个社,人平耕地仅0.8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出现了超常规增长.当其他地区农业出现滑坡、徘徊的时候,该镇农村经济却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工农业总产值从1983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8%的超高速增长.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74.5万元,比1983年翻了约三番,人平创造收入2674.58元,成功地将农业与工业结构由1983年的1∶0.3调整为1∶2.3.农业收入达1835.5万元,比1983年增长174%,乡镇企业总收入达4239万元,比1983年增长21倍,名列全市  相似文献   

16.
养猪业是成都市畜收业的大头,是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于促进成都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作用很大."六五"期间,市郊各区县按照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养猪业,取得了很大成效.1985年全市农村生猪饲养量达976万头,比1980年增长11.2%,出栏肥猪436万头,产肉5.35亿斤,分别比1980年增长37.8%和52.4%,养猪业产值达5.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0年增长89.3%,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的10.12%、19.20和73.80%.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是兵团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5年,各项生产建设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总产值达到54.6亿元,比1982年增长113.7%,平均每年递增16.4%;国民生产总值26.55亿元,比1982年增长103.1%,平均每年递增15.2%;国民收入23.29亿元,比1982年增长109.6%,平均每年递增16%;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068  相似文献   

18.
柑桔是重庆市的优势和拳头产品,在多种经营项目中仅次于生猪收入,居第二位.柑桔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柑桔生产发展,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柑桔总产量达2.3亿斤,比1980年增长46.1%.平均每年递增7.8%,总收入达1亿多元,全市农村人平10多元.集中产区,农民年平柑桔收入几百元、上千元,成了当地农民的主业.但当前不少集体柑桔园承包责任制还不够完善,纠纷较多,妨碍了柑桔生产发展,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我县农业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2亿多斤,比一九八一年增产1.88多亿斤,增产25.6%;人平产粮由一九八一年的720斤上升到920斤;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由一九八一年的1亿斤增加到1.4亿多斤;农业总产值共达3.3亿元,比一九八一年增长16.9%;农业商品率由一九八一年的30.9%提高到35.1%;农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由一九八一年的85元上升到142元,加上农民的家庭副业,人均收入220元以上.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改善,农村经济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到处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7.3%,年均增长5.7%。粮食总产达到91.65%。同比增长55%,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9元,同比增长11.4倍,绝大多数群众已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已实现小康,农村经济基本摆脱了“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