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目前我国B股市场低迷和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很多人提出要将B股市场关闭或与A股市场合并。针对这一观点,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圳B股市场为例,分析了B股市场的效率问题,提出应重新启动B股市场,强化其效率,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观点,并对强化B股市场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放B股市场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台了开放 B股市场政策 ,这为 B股市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股市“泡沫”风险、市场风险、人民币风险、融资风险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等。本文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分析 ,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以期在开放 B股市场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 ,更好地发挥开放 B股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B股,即境内上市外资股,其面值币种为人民币,认购币种、交易币种分为上海—美元及深圳—港币两种。1992年2月,上海真空B(现名上电B)及深南玻B分别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B股市场的诞生。我国B股市场设立之初,曾经历了一段辉煌时间。1992年5月沪B指数达到140.85点(此点位为2001年2月19日前的最高点),此后,至1999年3月达到历史最低点21.24点。长期以来,B股市场基本处于熊市状态。由于一级市场扩容缓慢,二级市场价格低迷,一些个股价格甚至低于其净资产值。因此B股上市公司(尤其是纯B股企业)再筹资遇到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  相似文献   

4.
<正>B股市场建立之初有其必然性,但目前市场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即将完成,解决历史遗留的B股问题,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2006年,A股市场的持续上涨带动了B股市场行情,B股交易开始活跃,成交金额和成交量迅速增加。2007年5月,上证B股指数和深证B股指数出现历史新高,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5.
B股市场在其建立之初有其必然性,从10年发展历程看,B股市场较好地满足了我国资本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需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当初设立B股市场的出发点在今天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完成10年奠基任务,正在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具创新逐步规范和发展B股市场,解决B股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黄英  张岩 《经济论坛》2015,(4):96-98
B股市场成立于1992年,是政府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为实现国内企业改革、改善外汇短缺状况而开设的一个特别窗口.B股市场为解决国内外汇资金短缺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受种种因素制约,其发展令人失望.本文分析了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其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B股市场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B股市场虽然经过 8年的发展 ,但存在着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特点。B股市场的长期低迷 ,一直是困扰着管理层的一个难题。尽管去年中国证监会连续出台有利于B股市场发展的诸多措施 ,但B股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改观。所以 ,要真正搞活B股市场 ,必须从B股本身的结构和体制上入手 ,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 B 股市场,自成立至今已走过8个年头。8年的实践没有让我们看到预期的结果,也不能让我们对其产生令人兴奋的预期。在一级市场,B 股的发行市盈率为5~6倍,仅为 A 股发行市盈率的三分之一。在二级市场,沪深107家 B 股上市公司中,至1999年4月底,90%的股票股价跌破净资产值,有63家跌破面值,平均市盈率不到9倍;去年上市的 B 股大冷和武锅均于上市当日便跌破发行价。相对于A 股市场而言,B 股市场的现状是低迷的。B 股的出路何在呢?笔者认为,由上市公司对 B 股进行回购,应该是—条比较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EGARCH-t模型对1997年7月21日到2003年10月21日的上证B股指数以2001年2月19日为界分为开放前和开放后两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B股市场的风险结构发生了不可忽略的变化,B股市场中的信息冲击对外国投资者的影响在对国内居民正式开放之后有变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上证A股与B股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  陈道平 《当代经济》2008,(3):140-141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使用1998年1月5日至2001年2月19日和2001年2月20日至2007年7月20日两个阶段上证A股指数与B股指数数据对上证A股与B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股市场时境内投资者开放前A股与B股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A股与B股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地对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第一阶段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对存在协整关系的第二阶段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B股开放之前,B股市场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市场交易沉闷,流通性极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融资和再融资的功能。有鉴于此,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内开放。从管理层意图分析,是寄希望于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B股后能搞活B股市场,恢复其融资功能,同时给境内持有外币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但结果却是管理层始料不及的。事与愿违,管理层寄以厚望的融资功能并没有恢复。B股市场在几个月的时间大涨400%以后便开始持续下挫,最大跌幅达到4777%,B股市场又陷入低迷状态,市场信心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顾卫平 《资本市场》2000,(10):34-37
<正> 同根不同命的A、B股市场 A、B股企业“本是同根生”,同是中国公司,同是在中国上市交易的,但是我国A、B股市场的基本面和走势却是截然不同:我国的A股市场从1990年的10只股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B股自1991年底真空B股发行以来,到现在仅有105家上市公司。从走势上看,A股的走势也要比B股强得多。以上海股市为例,A股市场自1990年12月29日开市起点96.05点以来,虽历经大幅波折调整,但总体上始终保持上升趋势。至目前上证综指已超过2000点(2000.7.26日收盘在2012.31点,较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VECM-BEKK-二元GARCH模型对沪市A、B股市场的信息传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沪市A、B股市场在长期存在双向价格溢出效应,但短期仅有从A股市场到B股市场的单向价格溢出;另一方面,沪市A、B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是非对称的,即仅有从A股市场向B股市场的波动溢出。由此证实了由A股市场向B股市场单向传导是沪市信息传导的主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爆发于2006年元月的B股异常凌厉的攻势,很可能成为B股无疾而终前的最后一次挣扎一个奇迹正在悄悄地发生。像被遗忘己久的弃妇,似乎已经成了残花败柳的中国B股市场,突然变得异样的光彩照人,魅力四射,风情万种。2006年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两市的B股毫无前兆地突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暴涨行情,个股全线飘红。那一周虽然只有三个交易日,B股的股指划出连续的三根触目惊心的大阳线,成交量同步急剧放大。这显示,在B股市场,有巨量的新资金在入场,饥不择食地扑向已经便宜得不可思议的B股群。截至1月13日,沪市B股报收于73.06点,比起1月4日的61.99点,…  相似文献   

15.
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对A、B股市场分割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从信息流动的角度 ,研究了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前后的A、B股两个市场之间的分割程度 ,并与同期的A股和H股市场的分割程度作比较。实证结果显示 ,在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之前 ,A、B股市场之间基本上处于完全分割状态 ,而开放之后两个市场趋于半分割状态 ;A股和H股之间一直处于完全分割状态。研究结论表明 ,投资主体的不同是造成A、B股市场分割的关键因素 ,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个市场的分割局面 ,但离一体化还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6.
B股市场是中国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对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为当时严重缺乏外资的国内企业开辟一条吸引并筹集外资的道路。B股市场自1992年开通以来,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但实际开放日期则为当年6月1日。实际开放后,通过境内投资者的套利投资活动,一方面B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B股市场也体现出A股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投资理念。文章利用实证方法,主要包括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GARCH模型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部分证实文章提出的假想。  相似文献   

18.
刘磊  王宇 《技术经济》2015,34(2):84-92
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B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市场分隔和信息溢出效应。递归协整分析结果表明:3个股票市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与其他市场存在长期关系,且市场分隔并没有因政策变化而消失。溢出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水平下,H股市场向A股市场和B股市场有净溢出,B股市场向A股市场有净溢出,这支持了境外投资者拥有更多信息的假说;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平稳时期,A股市场拥有更多信息,金融危机期间出现B股市场和H股市场向A股市场的金融传染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外国投资者所有权投资的限制与市场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1992-1997年度的A股和B股的市场分割问题进行研究,并讨论了B股大幅度折价的原因.研究发现A、B股价差的主要原因是B股市场缺乏流动性.B股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投资者较高的期望收益,因此定价较低,以补偿投资者增加的交易成本.但是,在这两类股票中,B股价格比A股价格更接近于市场基本面.因此,本文认为,1992-1997年度的中国股票市场,实际上是A股溢价,而不是B股折价.  相似文献   

20.
B股市场的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了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来检验了中国B股市场日收益率的正态性,得出收益率并不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市场理论中的R/S分析法来研究中国B股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股市场的收益率存在着持续性,具有分形特征,B股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