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钢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年报进行,文章以我国41家钢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指数法,对其中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钢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内容较少,行业特征指标披露不明显,大多企业采用描述性叙述并无具体量化.2008年和2009年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水平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市地点、资产负债率、实际控制人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影响不大.规模大小对企业环境继续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发布的信息较多.因此.需要监管者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以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关系显著,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关系微弱;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现金及有价证券、应收款项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关系显著,存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媒体关注度,实证检验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在环境绩效改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高,有助于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表现相对较好;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法律环境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法律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对法律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法律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有关营运资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深沪两市所有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就此提出了改善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逊于固定资产。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ESG评级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ESG表现不仅减缓融资约束,而且提升企业效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产生积极贡献;ESG表现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中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具有更强的正向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当前经济下行时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趋于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对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趋向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存在投资的顺周期效应,因而企业会减少研发投资,进而影响绩效。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初始样本,实证研究外资持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并检验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持股与企业环境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媒体关注对上述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持股对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代理成本与企业创新在外资持股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提升环境绩效、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2000—201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整体上显著;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公司治理综合排名指标G1和企业绩效综合排名指标JX,从宏观视角审视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综合排名提高会导致企业绩效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0~2015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运用高阶理论,从"动机—能力—压力"三个维度研究了女性高管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高管能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女性高管职位越高,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明显;政府治理和媒体关注能显著增强女性高管与环境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为高管特质与环境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构建了女性高管对环境绩效影响的分析框架,丰富了环境管理会计和女性高管研究的文献,并为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制度安排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组检验了在不同的控制环境情况下~①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高管薪酬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且在控制水平差和"非兼职"~②的企业内部显著水平更强,而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论说明控制环境是影响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国有企业中"绩效薪酬"契约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2014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新定义高管薪酬外部公平的基础上,结合制度环境研究了高管薪酬外部公平的激励效应。实证发现:高管薪酬外部公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相比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外部公平在国有企业中对企业绩效正面激励效应愈加显著;与低市场化进程样本组相比,高管薪酬外部公平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高市场化进程样本组更加显著。研究表明,企业应结合具体制度环境制定合理薪酬水平以充分发挥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组织冗余、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组织冗余能够削弱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绩效差的企业面临受处罚的风险,当企业因环境问题受到处罚时,债权人将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债权人有理由要求更高的报酬率。文章建立了企业环境绩效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获得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数据,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环境绩效好的上市公司具有更低的债务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0家上市公司,运用2007至2008年两年的数据,分析了沪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之间对于环境披露信息的情况存在差异;环境保护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的经济业绩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环境绩效能反映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效果。基准回归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拓展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环境绩效的促进效应在国有性质企业以及高市场化地区和高行业监管水平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应当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共同机构投资者的环境治理效应,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01家在董事会报告中连续五年披露研发支出的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当期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具体体现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年我国中小板21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变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求适合中小企业这一"弱势群体"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要素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权结构指标与绩效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校独董、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损失;企业聘请高校独董与并购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独董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企业并购绩效毁损具有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理区位的临近性会影响高校独董的治理作用,当高校独董任职的高校与上市公司位于同一省时,高校独董能够显著改善因管理者过度自信给企业并购造成的不利影响,当上市公司全部聘请异地高校独董时,高校独董的治理效果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